广东省、市两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正式运行
来源:郭兴民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2:15
2008年12月26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广州举办了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大屏幕揭幕仪式。这标志着省、市两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正式运行,系统将为海域使用动态管理提供切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促进海域科学合理利用,提升海洋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国家海洋局海域及海岛管理司于青松司长参加仪式并作讲话、省海洋与渔业局李珠江局长、李建设副局长、李磊副巡视员等参加了仪式。同时,活动还举行了海域监管车授车、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颁发活动。
于青松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为实现海域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海洋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广东先知先觉,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三点,一是系统建设与运行必须为海洋与渔业服务,为海洋监察、海洋环保、海洋渔业等做好支撑保障;二是要高度重视系统今后的运转,省、市一起配合国家整体布局与运转;三是省、市监管中心要用好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不仅要达到一定的信息量,还要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李珠江局长汇报了系统建设工作情况。广东对于做好系统建设工作,省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决策、研究和部署,并成立全省系统动态监视监测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组。按照全省一盘棋的系统建设思路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编制《广东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广东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工作。超额完成了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任务,创造性地建设了集“高标准配置、高清晰视屏、高效率运转”为一体的开放式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为了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于2007年3月在全国11个省、市选定60个监管中心人作为建设任务,其中我省省、市两级共15个监管中心,占全国任务的1/4。
广东省各沿海市按国家海洋局要求,经两年努力,2008年10月份完成省、市两级系统硬件采购及平台建设任务,11月份完成系统网络布设,12月份完成系统对接、调试及运转。海域使用监控与管理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其中,省级监控与指挥平台面积达160M2,工作面积150 M2,技术人员10名;同时,省海洋与渔业局还与国土厅举办了第一期的系统培训班,全省共86人获得劳动与保障部认可的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为系统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省各市也按国家海洋局要求,完成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任务,创造性地建设了高标准、高清晰、高效率的开放式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全面完成了省、市两级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据了解,当前,海洋工作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海洋事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海域使用管理是我国海洋管理基础和支柱性工作。《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广东各级海洋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海域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过去的几年主要强化了法规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在海域使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投入较低,海域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国家对全国海域使用状况的掌握,只能从地方海洋部门等上报的信息获取,比较简单、版面载,不能直观迅速的了解具体的、全面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日益增加,围填海大型项目增多,海域使用利用整体效率偏低,海域使用矛盾与纠纷时有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因此,抓紧建设各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使之成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技术支撑的核心和基础,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精确的动态监视监测资料,实现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以提升我国海域管理科学决策能力和电子政务水平意义重大。
省、市系统建设运转,通过与国家系统对接,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视监测为数据采集手段,实现了对全省4千多公里海岸线、6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的实时监视监测,内容覆盖全省海域使用权属、在建工程用海项目、海洋规划、海岸线及潮间带动态变化及核查任务。从而构建了结构完整、技术先进、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形成省市一体、科学规范的网络化海域使用管理流程,掌握全省海域使用实际状况及用海总量动态变化趋势,实现海域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可视化和业务化,促进海洋开发的合理有序、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于青松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为实现海域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海洋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广东先知先觉,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三点,一是系统建设与运行必须为海洋与渔业服务,为海洋监察、海洋环保、海洋渔业等做好支撑保障;二是要高度重视系统今后的运转,省、市一起配合国家整体布局与运转;三是省、市监管中心要用好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不仅要达到一定的信息量,还要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李珠江局长汇报了系统建设工作情况。广东对于做好系统建设工作,省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决策、研究和部署,并成立全省系统动态监视监测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组。按照全省一盘棋的系统建设思路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编制《广东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广东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工作。超额完成了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任务,创造性地建设了集“高标准配置、高清晰视屏、高效率运转”为一体的开放式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为了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于2007年3月在全国11个省、市选定60个监管中心人作为建设任务,其中我省省、市两级共15个监管中心,占全国任务的1/4。
广东省各沿海市按国家海洋局要求,经两年努力,2008年10月份完成省、市两级系统硬件采购及平台建设任务,11月份完成系统网络布设,12月份完成系统对接、调试及运转。海域使用监控与管理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其中,省级监控与指挥平台面积达160M2,工作面积150 M2,技术人员10名;同时,省海洋与渔业局还与国土厅举办了第一期的系统培训班,全省共86人获得劳动与保障部认可的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为系统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省各市也按国家海洋局要求,完成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任务,创造性地建设了高标准、高清晰、高效率的开放式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全面完成了省、市两级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据了解,当前,海洋工作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海洋事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海域使用管理是我国海洋管理基础和支柱性工作。《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广东各级海洋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海域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过去的几年主要强化了法规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在海域使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投入较低,海域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国家对全国海域使用状况的掌握,只能从地方海洋部门等上报的信息获取,比较简单、版面载,不能直观迅速的了解具体的、全面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日益增加,围填海大型项目增多,海域使用利用整体效率偏低,海域使用矛盾与纠纷时有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因此,抓紧建设各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使之成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技术支撑的核心和基础,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精确的动态监视监测资料,实现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以提升我国海域管理科学决策能力和电子政务水平意义重大。
省、市系统建设运转,通过与国家系统对接,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视监测为数据采集手段,实现了对全省4千多公里海岸线、6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的实时监视监测,内容覆盖全省海域使用权属、在建工程用海项目、海洋规划、海岸线及潮间带动态变化及核查任务。从而构建了结构完整、技术先进、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形成省市一体、科学规范的网络化海域使用管理流程,掌握全省海域使用实际状况及用海总量动态变化趋势,实现海域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可视化和业务化,促进海洋开发的合理有序、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