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日前发布的《2014年辽宁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4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状况较2013年有所好转。
《公报》显示,2014年辽宁省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8153平方公里,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5657平方公里,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483平方公里,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617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3810平方公里。与2013年相比,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上升了5080平方公里,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下降了4460平方公里,符合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下降了620平方公里,海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省海水增养殖区、重点海水浴场及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总体也呈现稳定和下降趋势,但砂质海岸侵蚀状况依然严重,局部岸段侵蚀程度加大。
2014年,辽宁省加大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共完成6个重要海洋保护区、4个重要河口湿地、3个重要海岛区、8个重要滨海旅游区和1个重要渔业海域等34个生态红线区的划定工作,面积共计5920.80 平方公里,占辽宁近岸海域的45.2%。
同时,辽宁省还积极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于去年新建6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锦州大笔架山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建设与景观修复项目正积极推进,盘锦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植被修复建设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修复翅碱蓬湿地2680亩、芦苇1000余亩,并提高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