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市冰火两重天,挑战和机遇并存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3:11 

岁末年初,变化多端的政治经济形势依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5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收564点,滑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谷底值的663点,创下近28年新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继续下跌,即期报价6.256012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445美元,再创新低。据克拉克松统计,20141-12月,中国船厂接单量为1531.0CGT,较20131-12月下降了39.3%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据分析,仅有西藏GDP增幅达到预期目标,其余20多个省份的GDP实际增幅均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从已召开两会的28个省份的报告中,有26个省份确认下调增长目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

船舶市场冰火两重天

从中国船舶行业协会发布的船舶行业经济分析报告可以看到,2014年,全国造船完工量390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 %。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等造船指标仍居世界造船国家前列。这说明,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我国船舶行业加快调整转型步伐,市场调整初见成效,综合竞争力逆势提升,世界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给船舶市场增加了变数。从克拉克松和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船市“二八效应”显现,国家重点骨干船舶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增幅加快,手持船舶订单相对充足,且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提升。但是,部分中小造船企业订单难求、融资无路、成本提高、创新无力,经营形势日趋严峻,转型升级之路艰难。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有着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行业是山东省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渔业船舶位于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山东船舶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青岛大型船舶、烟台海工装备、威海中小船舶三大产业基地,其中青岛、威海被确定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市、烟台开发区、蓬莱市、威海开发区、荣成市六个区域初步形成船舶工业聚集区。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现有各类创新平台25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船舶与海工设计机构5个。胜利石油钻井工艺研究院海洋装备设计能力国内领先。烟台中集来福士的“非对称无横撑型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获九个船级社认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等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研究院所,在海洋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省9所院校设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础研究及人才培养得到加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大型豪华客滚船、远洋渔船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80%以上,省内最大吨位的25万载重吨散货船成功交付,大型远洋秋刀鱼捕捞船、金枪鱼围网船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游艇主要有豪华游艇、钢铝复合结构游艇、观光客船、玻璃钢及铝制游艇、快艇、钓鱼艇,成功交付国内最大的88米双体豪华游艇及钢铝复合结构游艇,改装的“中华泰山”号豪华游轮于今年8月份运营。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有10万吨级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及半潜式运输船等,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半潜式深水海洋平台已成功打入北欧、南美等区域市场,现手持订单占全球的20%以上。依托微山湖形成的内河船舶制造基地,顺应了国家发展内河运输业和临水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内河造船基地,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LNG气体运输船的改造和LNG气体站点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内河运输船舶信息化改造工程已经起步,内河水系游艇产业链也逐步完善,内河船舶的建造和结构整合已成为山东船舶行业新的亮点。据统计,山东省船舶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均位居全国第三位,造船完工量五位。山东省船舶行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结构区域化的错位布局,产品构成专精特新,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船舶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也是山东船舶行业的特点。譬如进入国家白名单中的6家船舶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都比同期有大幅度增长。但是在总体看好的船舶行业形势下,同样存在竞争风险。2014年,就像黄海造船这样的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同比下降了-9.68%-18.60%。手持订单虽然增加了88.6%,但是订单价值量却同比下降了-21.1%。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6%,利润同比却出现大幅度下滑。荣成百步亭船业、荣成造船集团、荣成远通船业和大鱼岛船业也只是承接部分渔业船舶修造。从船舶配套业来看,不少中小船舶配套企业也都举步维艰,譬如华力电机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均下降41%。不少中小船舶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勉强维持生存,期待着船舶市场向好。山东省船舶行业的现状是我国船舶市场状况的缩影,船舶市场冰火两重天!2015年,中小船舶企业面临的船价低迷、预付定金及付款条件恶劣和融资环境变差等外部环境将继续放大。企业内部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财务成本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因素将继续存在。再加上新造船舶受新规范新标准的影响,造船周期加长和企业改造成本增加等因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成为必然。从宏观上看,解读和分析造船完工量下滑的因素时,应该注意一些低端船舶建造能力退出船舶建造市场,这恰恰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化解产能过剩的必然。譬如威海的三进船业、荣成神飞船业等船舶企业都因流动资金短缺或导致交船周期延长而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相继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甚至退出造船市场。

挑战和机遇并存

山东省船舶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船舶企业,大都是随着海上山东建设,从研发制造渔业船舶起家的,不少企业的生产结构都与渔业船舶紧密相关,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企业规模较小,不少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企业经营者是靠租赁土地从事经营活动,企业生产性人员流动性大,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创新力,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有可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船舶市场下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能够成为船舶市场中流砥柱的企业,必然是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把握市场的脉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像海燕一样,在暴风雨中搏击,把握机遇,去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因此,山东省船舶企业必须重视船舶市场的研究,密切跟踪研究经济与政治格局演变态势,特别是针对油价持续走低,船舶行业接单难度和经营风险有所增加的情况,船舶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制定相应对策;紧抓绿色支线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远洋渔船以及休闲渔船等市场需求调研,做好国内“订新汰旧”政策订单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密切关注运营市场、二手船价格,进一步梳理投机性船东的经营状况和最新动向,控制订单风险。同时加强生产管理,保证生产进度,降低因船东撤单造成的风险。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工装备、游艇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为山东省船舶行业转型升级、调结构带来机遇。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工程重要的生产基地,山东省海洋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以及实施山东省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协同创新项目。将聚合省内海工装备研制领域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补齐山东省研发设计能力的短板,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延伸的基于“双高”船舶、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带动整个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将山东省建成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休斯顿”。从实施的进程看,不少船舶企业包括机械制造企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014年,远洋渔业船舶的建造和渔业船舶的更新加快,对山东船舶行业的贡献率功不可没。远洋渔业特别是跨洋作业引起的国际间纠纷日益增多,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的超额捕捞金枪鱼的事件已引起国际间的注意。123印尼单方面宣布废止201410月与中国签署的渔业协议。就连最著名的全球金枪鱼生产基地台湾,也不得不减少渔船出海作业数量。渔业资源日趋减少,传统的渔业船舶建造和远洋渔业船舶的建造都将萎缩。2015年,以建造传统渔业船舶的企业经营状况将更加恶化。但是这不是说渔船市场没有发展空间,相反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渔业大国,有着丰富的捕捞技术,我国的渔业必须走向世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于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把海洋捕捞和休闲渔业作为“五大产业”来支持,海洋捕捞和休闲渔船等新兴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山东省船舶行业必须把握时机,加大远洋渔船的研发步伐,做好满足国际渔船安全公约,具有现代化捕捞装备的新型远洋渔船的技术储备。另外,我国相继出台了旅游业发展规划,山东省也出台了推动休闲渔业发展的政策,并相继认定了5个休闲渔业基地,将推动休闲渔船的发展。同时为适应大众化游艇消费需求,威海市游艇制造业也相继成立了游艇工业协会,致力于研发和制造观光客船、公务艇、休闲钓鱼艇等,提高市场占有率。

从船舶企业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到,山东省船舶行业应对国际船舶市场能力仍然较差,适应国际船舶市场不断推出的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能力不足,这是山东省船舶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引导骨干企业围绕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实现企业升级,走“专、精、特、新”之路,错位竞争,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山东省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山东船舶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要求,山东省国防科工办已出台了《山东省船舶行业评价办法》,实行省级白名单制度,委托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以推动山东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突出重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组织企业主动按国家船舶行业企业规范条件评价的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素质。

周安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