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年内完工 东部新区起步成势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7:53 

水母网1217日讯 (YMG记者 通讯员丁子龙 杨鹏伟)近日,烟台杰瑞集团成功中标中海油海洋平台压缩机组项目,这意味着该集团天然气设备的工业制造能力已获得标准苛刻的海洋平台客户认可,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此前,该集团还成功推出装配涡轮发动机的世界首台4500型压裂车,使得中国在油田服务领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涡轮装备的国家。

目前,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以下简称“东部新区”)通过实施产城融合策略,聚集了一大批类似杰瑞集团这样的涉海名企,东部新区正成为烟台发展要素最集中、发展机制最活、发展动力最足的区域。

东部新区是“一号工程”,打造转型升级新亮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烟台都是“单中心”城市,由于城市配套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在老城区,造成城市发展空间不均衡、区域差别大,严重阻碍了城市区域经济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建设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是烟台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全面加快高端海洋经济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烟台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新格局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

东部新区,包括烟台高新区,牟平区的养马岛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区、沁水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牟平城区、龙泉镇,莱山区的解甲庄、黄海路街道,芝罘区的东山、幸福、芝罘岛街道,以及烟台保税港区A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海岸线长150公里。

这里,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富集、教育科技发达、发展空间广阔、港口优势突出。

加快建设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有利于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实现领军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全市转方式、调结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市区融合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不仅如此,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中,加快发展东部新区,有利于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积累成功经验;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集聚海洋经济发展要素,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海洋经济新区协调互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加强与日本、韩国国际贸易合作,实现区域发展合作共赢。

产业是新区发展的命脉,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定向招商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烟台还特别要求东部新区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项目、高精尖项目和有震撼力的项目。

据介绍,烟台拟在东部新区打造一处以蓝色经济为特点的专业化“蓝色科技孵化器”,优化配置创新要素向东部新区集聚。

所谓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其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东部新区将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和民生投入300亿元,拉动产业项目投入2000亿元,快速拉开新区起步区20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快速拉开新区600平方公里区域融合发展框架,以加快把东部新区起步区打造成全国蓝色经济领航区、新兴产业样板区、中日韩合作示范区。

今年以来,东部新区大力度实施“大招商”,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以“北方国家海岸·蓝色经济新区”、“东部新区·投资热土”等为主题,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化招商。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海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龙湖葡醍海湾游艇码头、招商地产等1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近200亿元;卡罗琳生命科学产业园、香港招商局产业园、富联盛集团教育装备产业园、新加坡源恒集团蓝色科技园等优质项目正加紧推进。

目前,新区跟踪推进的投资过5000万元内资项目35个、投资过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7个。

“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定向招商初见成效。总投资21亿元、总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完成投资15亿元,正在进行精装修和附属配套工程施工,年内可全部完工。

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建,临时办公场所的装修工作已经完成,近期可正式揭牌营业;投资2.5亿元的软通动力跨境电商和中小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签约,美加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红帝龙生物科技、牟平工行、建行、农商行、保利物业等10多个项目已确定入驻,机械科技研究院、吉林大学科技园烟台分园、赛伯乐金融港、中韩科技园等项目正在积极跟进。

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全面突破,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

对新区而言,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和完善是第一步,也是吸引产业聚集最为关键的一步。

今年,东部新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其中,总投资7068万元的新城大街跨辛安河大桥工程已完工;总投资4337万元的新城大街跨沁水河大桥工程完成投资35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5000万元的三山大街跨沁水河大桥工程完成投资38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5500万元的工商大街跨沁水河大桥工程完成投资2800万元,主体工程完成70%;总投资3100万元的三八河综合整治(上游)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河道疏浚已完成,正在进行护坡和绿化施工;总投资700万元的滨海东路(龙湖C地块)排水及人行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1.7亿元的青荣城铁牟平站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总投资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三八河下游综合整治、排水泵站工程、滨海地带和园区污水管道敷设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牟平区还将全面推进旧城旧村改造。目前,牟平规划区域内共有117个村,已列入旧村改造规划的有62个村,有28个村开工建设安置房,开工面积105.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

今年牟平区将全力推进涉及宁海街道、文化街道、鱼鸟河街道、大窑街道、姜格庄街道等共计20个改造村2个重点区片改造,同时,为快速提升城市形象,按照区政府要求,逐步推进政府大街、北关大街、正阳路两侧重点区片改造建设,目前已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上报区政府研究确定,下一步将按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有序推进。

东部新区办公室会同牟平区、市城发公司各负其责,市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新区工程项目全线突进、全面突破。

释放区域发展新动力,各项重点基建如火如荼

东部新区新区规划编制完成。已研究确定“一区一城两轴三园”(滨海旅游商务区,金山湾生态城,滨海高端服务业发展轴、沿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轴,沁水新兴产业园、卢山生态休闲产业园、金山低碳环保产业园)的发展布局,200平方公里起步区概念性规划、滨海旅游商务区控规、金山湾生态城控规及金山低碳产业园控规和新区起步区产业发展规划均已编制完成。

今年,滨海旅游商务区和金山湾生态城两大核心板块加速成型。

在“烟台海洋经济发展中心”的周边,“五纵七横”路网正在建设,目前总投资11.7亿元、总长18.2公里的12条道路完成投资10亿元,除1条道路外均已完成沥青路面铺设,年内可全部建成通车。

龙湖滨海生态城、中冶总部基地商务城等项目投资稳步增加,设施逐步完备,合计完成投资120亿元;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90万平米的招商地产项目已开工。

金山湾生态城区片加速突破。总投资42.2亿元的中水电BT项目已完成投资20亿元,吹填及疏浚工程已完工,环湾西路等“五纵五横”10条主干道路已完成沥青路面铺筑,正进行人行道和绿化带填筑施工;环湾东路等第二批开工的12条道路路基填筑基本完成,防波堤、桥梁围堰及王家泊等七条河流河道清理、河堤填筑等工程正在快速推进。

未来的东部新区,将是烟台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全省海洋经济的新龙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这里,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以高端化、集群化、信息化为方向,依托国家级、省级园区和临港产业区,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增强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同时,东部新区还将成为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行区和烟台东部滨海生态宜居新城。

高新区:高新产业之城的“加速跑”

今年1218日,高新区即将迎来“二次创业”六周年的时刻。产业立区,不仅为高新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123

园区奠定了基础,还为烟台实现“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更进了一步。

“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我们公司为Frigstad Off-shore公司建造的,钻井深度15250米,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的展厅里,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滕瑶说起公司建造的钻井平台,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在国内建造的8个半潜平台项目中,有6个来自中集来福士,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批量交付能力的企业。

2009年落户高新区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是中集来福士的创新龙头,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为掌握核心知识产权,高新区积极引导中集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合作,集聚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顶级专家,依托研究院促进高端海洋制造产业聚集,现在研发中心已拥有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挪威和中国船级社专家等在内的80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以及后台6家企业、6所大学组成的创新联盟,具备了面向国际化的协同创新优势。如今,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不仅是中集来福士的“大脑”,还成为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的“硅谷”和“摇篮”。

高新区就像一块磁石,让越来越多的高端项目汇聚于此,以高端项目为龙头吸引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目前高新区以现代医药研制生产、生物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膨胀壮大,以空间研发、飞行器高端配件制造、航空航天综合配套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以电子信息服务、电子产品制造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昆嵛山保护区:严格遵循 1/3原则

92%的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45600多个负氧离子;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拥有1000余种植物,1000余种鸟兽、昆虫……

昆嵛山作为“都市田园”和“生态绿肺”,在释放氧气、固化二氧化碳、涵养水源等7大生态服务功能上,每年创造的生态价值达10亿元。

有意思的是,虽然昆嵛山保护区将旅游视为保护生态的“副产品”,却登上了国家旅游局与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而获这一殊荣的,山东省仅此一家。

在这里,重污染企业禁止落地;建筑工地全封闭作业;居民不烧柴煤用沼气……于是,昆嵛山至今仍是一幅古木参天、甘泉飞瀑、清雅幽静的画面。

为了长久保住昆嵛山的这份“真”。保护区进行了严格的区域布局。“核心区”是禁区,严禁踏足,实行原汁原味的生态保护。“核心区”之外再建设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葡萄酒庄休闲产业谷以及体验式生态农业产业带。

“昆嵛山搞旅游,主要开展的是生态游,以背包客、自助游、慢游为主;而且严格遵循 1/3原则 ,也就是保护区只对游客开放边缘部分,且不超过总面积的1/3。”保护区的管理者说,昆嵛山保护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态,山清水秀空气好”。这一理念在“不丹模式”那里找到了共鸣。不丹在全国范围内禁用塑料袋、禁烟,并控制游客数量,反倒深深吸引了游客。

昆嵛山正在借鉴这种模式,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