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以科技引领海洋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17:13 

驱车行驶在黄河口附近的山东省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一个个百亩方塘整齐排列。

9月14日,记者在示范区内的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海水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的牌匾。公司负责人宁鲁光并没有直接介绍中心的情况,而是说:“没有科技,就没有海跃这个公司。”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荫鲁说:“实现科技兴海的目标,对于东营来说,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关键。”

为此,东营尝试“建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中试基地+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完善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办法,使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渔业园区里的中试基地

记者来到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海洋渔业科研推广中心,在中心主任宋向军带领下,参观了中心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在循环水养殖试验室内,一排排育苗实验水桶,每个桶外都有一个卡片,记录着桶号、实验名称、实验人,以及石斑鱼锰需求的研究、石班鱼钴需求的研究……

据宋向军介绍,石斑鱼在国内市场属于较为名贵的海产鱼类,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也相当高,能为养殖者带来丰厚利润。“如果实验成功,石斑鱼养殖就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而且节能、不污染环境。”

一排排厂棚,都是各种科研成果的中试养殖区,实验成果在这里进入中试阶段。在循环水养殖实验的中试大棚,宋向军一一介绍:这是高位水池,脚下是生物包,前面水泥池里养殖着各种鱼类,有一些鱼类还是尚未被驯化的……

像这样的研究机构,在东营并不鲜见。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纷纷在此设立研究机构。

“东营有土地优势,渔业生产基础好,对渔业科技需求大,这些都是吸引科研院所和高校将相关项目的中试基地落户这里的条件。”陈荫鲁说,中试基地在东营的广泛建立,将大大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的比例。

企业里的项目研发中心

东营海域是泥质海滩,曾有专家说“泥质海滩不能养殖海参”。从2010年起,海跃公司在茫茫荒滩建成了国内单片养殖面积最大的标准化海参养殖示范基地、育苗能力最大的刺参苗种繁育基地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海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宁鲁光介绍说,引进来的海水经过沉淀净化,首先进入海参养殖池塘,随着海水卤度逐渐增大,可以养殖虾蟹、卤虫等,到最后,盐度较大、体积较小的养殖尾水则进入盐场,制取原盐以及提取溴钾镁等,一举多得。渔业养殖有了污水处理厂,尾水不再直排污染大海;盐化企业无需过量开采地下卤水资源,还更高效地利用了空间,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

公司先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设立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去年5月11日,“东营市黄河口海参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主要从事海参产业技术研究,在海参良种繁育、疾病防治、海参产品深加工,以及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像这样的企业,东营现代渔业园区里落户了很多。”陈荫鲁认为,渔业在海洋经济中属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都是动态的概念。我们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发展健康养殖业,这就是新兴产业。”

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新模式

在东营渔业养殖户中,张士华是“科技明星”。他不仅先后主持完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研究”“东营市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推广”等多项课题,更带领全市渔业科技工作者,扎实开展惠及全市渔民的科技推广和渔民科技培训工程。

在他带领下,东营海洋与渔业部门科技人员不断转变和创新渔业技术推广方式及理念,建立了技术人员联系养殖户制度。在养殖重点环节、关键节点,技术人员盯在一线,主动为渔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

近年来,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示范推广的海参接力式养殖模式和安全度夏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海参度夏难问题,降低了养殖风险,还极大地提高了海参养殖产量,增加了渔民收入。

目前,东营基层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分为政府主导、政府引导、自发组织合作3种模式。

政府主导服务型,以市县乡三级渔业技术推广站构成渔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经过几年努力,东营市乡镇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多也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水利水产站的形式开展工作。

政府引导型,是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全市选聘50余名技术员,遴选600名省级科技示范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专家组—乡村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渔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由民间各类渔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商业操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