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企开发"可定位"救生系统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18:18 

技术的革新总是会给生活带来新的惊喜。如今,北斗系统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近日,青岛北斗润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将其开发的能精确定位并报警的新型救生衣,在1~2年内以青岛为中心在山东地区展开推广,全国将生产10万套设备,利润将达到600万元左右,并在2014年底完成新系统的升级。

与传统救生衣不同的是,安装海上定位自亮浮灯的新型救生衣,可以使距离落水人员最近位置的船舶或基站接收到无线电发射单元发出的求救信息,并且能够第一时间通过信号转换装置将此信息转换为AIS设备所识别的AIS信息,发送给附近所有船舶和基站的AIS设备,形成信息共享平台,为落水人员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

“定位搜救”减少救援时间

近年来,海难事故频发引发了人们对海上安全的高度关注。而传统救生衣的“先天不足”使得人们在面对各种危险时显得特别无力,不仅容易延误搜救时间,而且增加了救援难度。

借助北斗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岛北斗润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200万元,在全国沿海地区共设立AIS基站300个,用于处理岸基、船舶的AIS信息,并传输连接至公司的数据服务器。“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上定位自亮浮灯,可以进行信号处理单元将GPS定位的准确位置,通过公用频率的AIS系统向海上航行的船舶、沿海基站、海事搜救部门,从而减少救援时间,增加生还机会。”青岛北斗润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祥云告诉记者,“即使落水人员遇难,也可通过AIS信号指示的位置进行查找,最大可能地找到遇难人员遗体,这是原有自亮浮灯无法做到的。”

全国将生产10万套设备

目前,国内大约有39万艘渔船,每年发生的海上事故不计其数。以前遇到海上事故时,大多是用肉眼进行搜救,效率可想而知。而现在如果穿上海上定位自亮浮灯的救生衣,就可以依靠北斗定位系统展开及时搜救。记者看到,海上定位自亮浮灯大约只有烟盒大小,每个的成本约为1500元。朱祥云表示,“大规模推广后,成本还会继续降低。”“2014年底,我们将完成“北斗1”的系统升级,届时,将不需要经过AIS系统传输到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派出周围船只进行搜救。如果有人员落水,"北斗1"将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直接传送至指挥中心,这样一来,可以省掉传输至AIS的中间环节。同时,原来AIS设备只能接收50海里左右的信号,升级后的新系统将不再受距离的限制,在亚太地区都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传输信号。”朱祥云表示,“没有距离方面的限制,也就意味着救援范围将无限扩大,救援力量也将大大增加。”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专利技术和低成本成为市场开拓的“排头兵”,预计全国将年产10万套设备,利润将达到600万元左右。

北斗产业化逐渐“接地气”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海上救生定位自亮浮灯”可广泛应用于远洋、海上捕捞、海洋维权、登山探险、雪地搜救等多种用途,而新型救生设备的“出炉”也将拉开救生衣产品革新的大幕。

目前,北斗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扩大化,除了精确定位并报警的救生衣之外,还有自动采集数据的无人值守气象站、具有社交功能的“北斗快信”应用软件等。有关专家表示,“北斗卫星要接地气,渗入到日常生活,关键在于如何进行产业化应用。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扶持有助于北斗应用敲开行业用户的大门,但在产业化之路上,北斗应用最终还要靠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性应用打开大众消费市场。这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北斗应用开发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