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实行最严岸线保护 拒280亿涉污染投资
日前,记者随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山东省威海市采访了解到,为了保护好威海这片千里黄金海岸线,山东省威海市严把海岸带项目审批关,严守“产业红线”。先后拒绝了总投资280多亿元的涉污染投资项目。
威海国家级海洋公园,正在真正走向“国家级”。
长达98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山海风光、金色沙滩、林海礁岛、生态森林等众多优质自然景观应有尽有;滨海风情、渔舟唱晚如诗如画;萎缩的滨海湿地正在苏醒;掩埋的礁石重见天日。海岸线正在恢复她的“生态”本色。
为了保护好威海这片千里黄金海岸线,山东省威海市严把海岸带项目审批关,严守“产业红线”。
今年三月份,台湾一家生产斯诺克台球的企业到滨海高新区考察,想要投资500万美元在建设一个生产基地。“这个企业是世界第二大台球生产企业,项目发展前景很好,根据企业报告,项目投产后一年将实现产值10个亿,利税2亿元。”高新分局局长滕仕峰告诉记者,然而,山东省威海市一直实施最严格的海洋保护管理制度,“宁可少开发、不开发,宁可慢发展、缓增长,也不能破坏海洋资源、损害海洋生态环境。”
滕仕峰率队前往该企业上海研发中心考察,考察后发现,这个项目在环保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排放物中含有有机废水和危险固废物等,而项目选址靠近一条河,距离入海口仅一公里左右。”
考察结果形成了报告交到威海市政府,没过多久,这个项目停止洽谈。
山东省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焕孟介绍,为保护好千里海岸线,威海严守“产业红线”,对涉海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环评审批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新上项目。先后拒绝了总投资280多亿元的此类项目,否决了鲁东造船等项目,腾出优质海岸资源,发展临港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海岸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山东威海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没有按照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污染防治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对环保设施不合格的,禁止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同时,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围填海,对围填海项目用海进行严格审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岸线。
记者从山东省海洋渔业厅了解到,2013年12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正式建立实施。此次划定红线区73个,其中禁止开发区23个,限制开发区50个。红线区有效期为2013-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