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十大领域获8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深耕”
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惠及人民群众的最大红利。为促进我市各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掀起全市改革创新的新高潮,即日起,本报开设“改革进行时 烟台好声音”系列专栏,聚焦我市重点部门及重点领域改革计划的具体举措和实在行动,敬请垂注。
马年过半,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好声音”不断,一项项改革承诺接连兑现:
上半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为134项(含承接省政府下放25项),精简幅度达46.3%;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52户,同比增长49.9%;重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承担或正在开展的省级以上改革试点达24项,其中,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
十大领域改革“齐步走”
起步决定后程。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烟台率先起步,成立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开启改革大幕。
改革不是空喊口号,关键要干起来、见实效。“我市在基本经济制度、政府职能转变等10个领域的改革同步开展,目前均取得明显成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眼下,全市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目前正在对照省有关文件进行调整完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筛选确定了556个培育目标企业,加大政策扶持。深入落实《关于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52户,同比增长49.9%,其中各类企业8863户,同比增长53.8%,个体工商户数19308户,同比增长49.1%。
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为134项(含承接省政府下放25项),精简幅度达46.3%。同时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研究起草了《烟台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县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目前正在按程序审核。此外,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加大公务卡推广应用力度。
全省首推住房保障新模式
昨日上午,市民王建国来到市住房保障中心。“过去我一个月领180元的廉租补贴,改新政策了,我能领多少?”王建国问。
王建国属于低保户,家里1人,无住房。工作人员按新住房保障办法给他算了一笔账,他享受每平方米14元的补贴标准,30平方米的保障面积,拿到住房保障资格证书,每月可领取420元补贴。“钱数比过去翻了一番还多,还是新政策好啊。”王建国喜上眉梢。
王建国享受的“福利”,得益于我市在全省第一家推行的“三房合一、租补分离”的住房保障新模式。不仅住房保障,如今,我市在民生领域改革全面开花,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体制日益完善。目前,我市按照“六统一”标准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及时落实好调剂金上解。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到83处,床位数2万多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一半以上。今年,我市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了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并调整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上半年,我市依法对水流、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编制了烟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出台了《烟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编制完成《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及实施意见》,同时,制定了《烟台市环境保护重点事项督查调度和考核问责暂行办法》,实行严格的环保工作目标责任考核问责机制。
“国家级”改革试点率先尝试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我市着力在重大试点方面先行先试。
目前,全市已承担或正在开展的省级以上改革试点达24项。其中,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已经顺利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正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着手搭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印发实施了《烟台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浪潮集团签署《发展云计算产业共建智慧城市合作协议》。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目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福山区门楼镇和蓬莱市北沟镇调整完成了城镇发展规划。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试点,高新区已全面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第一批试点县市龙口、蓬莱正在稳步推进,第二批试点县市莱州、招远、海阳、长岛等正在做相关准备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芝罘区建立起财政性知识产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8家企业列入山东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行列。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完成了“芝罘教育网络与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两个大型应用软件平台“芝罘阳光教育社区”和“智慧网络教研系统”,现已经进入规模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