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日凌晨,“威马逊”强台风正面袭击广西北海市,北海市损失惨重。中国海监第九支队及早部署,在台风狂虐期间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彰显了支队团结、顽强、勇敢、友爱的精神,胜利通过了超强台风的考验。
动员部署防台
自7月14日收到“威马逊”台风将形成并有可能袭击北海的信息后,支队立即召集防台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和部署防台工作。按照《中国海监第九支队防抗台风工作预案》,支队成立海上和陆地两个防抗台风小组。海上防台风工作组立即着手准备防台物资,做好船艇防台工作,及时抢修、排查影响船艇航行的安全故障,做好加油、加水、食品等备航保障。7月17日前,支队所有执法船艇前往支队所建设的钦州港七十二径避风锚地进驻,支队防台工作中最重要的对象——船舶完成安全转移。
陆地防台风工作小组于7月15日向支队执法码头在建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发出《关于做好台风“威马逊”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防范,确保施工场地人身及财产安全。7月17日起,支队办公室安排机关人员轮流到南万码头板房值班室加强值班。7月18日上午,从气象部门获悉本次台风可能成为60多年以来北海市遭遇的最强台风后,黄双支队长再次组织支队各部门负责人作专题防台部署,协调值班人员和详细布置各项防台措施。会后,黄支队长率领办公室、装备技术科等部门负责人到支队南万码头板房值班室、在建码头工程预制场检查防台部署,要求有关人员把值班室各类物品妥善处置,提醒预制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相关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并做好人员防范和撤离工作。随后,支队办公室根据台风进展,依次向各部门、单位发出防台三级、二级、一级部署通知,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应对工作。
撤离值班房
为应对“威马逊”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在18日晚台风来临前,支队挑选3名精干人员到码头加强值班,其余人员待命支援。
18日晚10点,黄双支队长和装备科科长林海明再次到码头值班室检查,并与当班人员一起连夜值班指挥船艇和码头抗台工作。考虑到值班室板房结构和抗台能力有限,值班人员提前拟定了应对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案,对值班室内能够移动和易于损坏物品进行第二次加固或转移安置,并顶着狂风暴雨将最后未及时处理的车棚帆布进行拆卸。
19日凌晨零点左右,北海已进入10级风圈,码头值班室的风力7级,阵风10级。支队长黄双带领林海明、邹平、欧伟光和我对值班室内能够移动和易于损坏的物品进行了第二次转移安置,冒着狂风暴雨将车棚上的帆布拆卸下来,看着彼此落汤鸡般的狼狈相,大家忍不住笑了,暂时忘记了身心的疲惫和紧张。
虽然谁都没说,但大家心里清楚,这次北海在劫难逃,值班室处在风口浪尖,恐怕很难保住,但职责所在又不能不保,只有积极应对,随机应变。52米/秒的狂风像一把铁锤,不停敲打着值班室,墙壁和顶盖不时剧烈抖动,暴雨也早从板房的缝隙渗透进来,形成一条条水线,锅碗瓢盆所有可以作为容器的物品摆满了房间,仍然无法阻止雨水的肆虐。大家分散开来,用身体和双手支撑住晃动的墙壁,尽量减轻它所承受的冲击。
凌晨3点10分,“噼啪”一声尖锐巨响,黄双扶着的侧壁被狂风敲开,巨大的弹力将他震退三四步,紧跟而来的风雨在房间里掀起一阵旋风,仅仅几秒钟,墙壁上被撕裂的口子越来越大,塌陷的洞口如同食人的野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黄双当机立断,命令大家执行B计划,退出值班室躲入停放在附近的车中。
我们刚刚钻进车里,值班室的不锈钢大门两边荷叶就被刮断,和连接的墙壁一起,如风中残叶,上下翻动摇摆。此时的我们,突然发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前进,离开板房的遮蔽阻挡,汽车刚刚驶出便剧烈摇晃,15级的狂风有足够的能力掀翻汽车,一旦侧翻后果不堪设想;停在原地,板房随时可能倒塌,门板随时可能飞来,即使车辆避开袭击,仍要面对强风,结局一样。
经过短暂思考,黄双下令从车中撤离,躲在码头外的钢板堆旁,钢板堆层叠堆放,有一米多高,比较稳固,“高度”和重量的优势在此刻体现出来,当真是“尽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们5个坐在地上紧紧靠在一起,互相抓牢,头尽量压低,共同抵御冰冷的暴雨和如刀的狂风。
5人共度台风夜
由于从值班室撤离时较为匆忙,大家携带的都是较为贵重的设备,仅拿出一件雨衣,此前为了方便防台工作,大家都是短衣短裤,裸露的皮肤第一次在7月里感受到12月的寒冷,暴豆一样的雨打在脸上疼得厉害,眼睛更是难以睁开。这仅有的一件雨衣,大家互相推让都不肯穿,只好扯住两边将其张开共同抵御风雨。风正猛,雨正急,紧紧搂在一起的5个人,仿佛一尊铁铸的雕像。
在暴风骤雨中抵抗一个多小时后,风向逐渐发生变化,原本的下风口慢慢成了上风口,我们的“自救小阵地”失去地利,变得不安全。我们5人臂弯相连,伏低身体闯入风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台风夜,步履维艰地向南万渔业基地办公楼行进。
在渔业基地办公楼的走廊里,我们脱去头上的安全帽和早已湿透的衣服,一颗颗随着风雨疯狂拍打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因为砖头水泥的坚实质感逐渐平静下来。我们掏出已被雨水淋湿的手机,打开后显示出无数个同事打来的未接电话和问候短信,那晚,对支队许多同志来说,也是个不眠之夜。我用冰冷颤抖的手发出信息:“亲爱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现在很安全。亲爱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牵挂,有你们在,再大的风雨也不怕……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