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两岸南海合作 大陆需理解台湾选边站难处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5:53:51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德教授

【环球网综合报道】香港“中评社”报道,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23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721日至25日在青海西宁召开,在小组讨论上,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德教授指出,中国大陆与越南最新一波的主权纷争与街头暴动事件,不仅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形成冲击。

吴建德认为,两岸政府与越南在南海地区主权的纷争,由于中国的积弱不振、强权的介入、经济与民族主义情绪等四项因素而治丝益棼,几近无解。要想伸张中国的历史主权,两岸合作有其必要性。然而,台湾位于强权保护区域内且威胁台湾安全者正是大陆。在主权互不承认的情况下,仅能达到“治权互不否认”的消极效果,无法进而在治权上进行合作等事实,致使两岸关系不仅进入深水区,而且是瓶颈区。由于双方互信过于脆弱,任何一丁点的误解或单方面的行动,都有可能冲击已属缓和的两岸关系。台湾在中、日因钓鱼岛主权纷争而关系紧张之际,单方面与东京方面达成“渔业协定”,就曾经让北京相当不悦。

吴建德称,在民间层次则随着两岸在南海主权法理基础过于薄弱,如何着双方民间专家学者探讨出9条断续线的法理基础以为因应。两岸民间在南海与越南的投资、工作与居住安全受到威胁。两岸存在各自基于主权立场对越南进行法律战、心理战与舆论战的反制,以共同压制河内的法律、舆论与心理战的可能性逐渐升高,再加上台湾太平岛能否有效自卫或是需要外援等疑虑,在促使大陆得以遂行“以民逼官”、“以经围政”的对台政策效果,并且有利于奠定两岸未来在南海议题上共同合作的基础。

如何让两岸即使面临南海纷争时,仍能持续发展两岸关系,降低猜忌增加互信并且能进一步化阻力为助力。吴建德认为,大陆应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台湾处于美国第一岛链防卫圈的安全需求与现实,以及理解台湾选边站的为难,不过早迫使台北要在两难中做选择,对两岸关系形成揠苗助长的后果。再者,在两岸“治权互不否认”但也不合作的情况下,由两岸人民需求为考量,逐步由经而政、由民而官的路径虽然耗时甚长也效果往往不彰,但却是双赢之道,对此北京应有十足的耐心与信心,藉着以避免冲突为主轴的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在台湾太平岛遭到攻击时能给予防卫协助并且对该岛“秋毫无犯”地反还台湾,同时也将台湾纳入南海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项目),都将有助于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巩固互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