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事故后海洋三所对西太平洋环境三年监测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4:56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亲自指挥,国家海洋局环保司直接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牵头实施,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我国管辖海域及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工作,构建我国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海洋三所科研人员冲在了海洋环境放射性应急监测第一线,用及时准确、科学可靠的第一手监测数据为我国核应急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为消除公众恐慌做出了贡献。而当应急任务初步完成时,他们又冒着巨大风险投入到我国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任务中。他们以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利益为先,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第一时间报送监测数据

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并引发严重核泄漏事故,也是对我国海洋工作者的一次考验。2011年3月13日周末一大早,海洋三所会议室里聚满了人,大家表情凝重、神情专注,会议室里充满紧张的气氛。来自海洋三所放射化学、水文动力、海洋生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商讨着如何快速、有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专家也被请来参与会商。

由于事发突然,国内又没有核应急的相关经验,理清应急程序成为第一要务。经过短暂商讨,与会人员决定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首先成立工作组和专家技术组,同时成立保障工作组。毕业于四川大学放射化学专业的海洋三所所长余兴光担任应急工作组组长。海洋三所各部门紧急行动,快速调动全所力量,应急工作有序展开。

从3月15日~4月16日,短短1个月的时间,海洋三所接收到来自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以及大连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送来的海水样品140个、生物样品14个、气溶胶样品93个,处理水样17500升,出具数据460个、报告96份。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对于总共不足10人的放射化学课题组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做到了。

在国家海洋局的组织指挥下,海洋三所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全国沿海各海区送来的海水、生物样品的分析检测工作。从采样、送样、分析、检测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把控,并及时上报国家。持续数月通过中央媒体向全国人民报告监测结果。这些数据为国家和沿海各地方应对福岛核事故提供了重要支撑,海洋三所的工作也得到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认可。

海洋放射性监测网初建成

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未受到日本核泄漏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日本向海洋排放了大量放射性污染废水,这些污染废水可能通过洋流、海洋食物链等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因此,在我国管辖海域核应急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了解受日本核泄漏影响的公共海域的污染情况和动向,提前对我国管辖海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意义。为此,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领导和国家海洋局环保司的组织下,海洋三所积极牵头,联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技术中心等单位,迅速开展了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工作,一场新的持久战迅速展开。

2011年6月16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来到厦门,为参加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第一航次的全体队员壮行。尽管有气旋、海啸、海水放射性污染等诸多未知风险,但为了国家利益和公众健康,他们选择了一往无前,执行我国首次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放射性监测任务。

2011年~2013年,由海洋三所牵头,在东经153°以西、北纬21°到北纬40°之间的海域,先后实施了6个航次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综合监测工作,共派出100多人次,包括放射性、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多个学科的科技人员。监测区域包括日本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公共海域和我国管辖海域,监测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获取海洋环境样品2万多个、数据50多G。初步构建了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为今后全面预测和评估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放射性影响和危害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西太平洋的3年监测,海洋三所获取了重要的综合性海洋环境数据。依托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项,各级海洋部门提升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能力,初步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海洋放射性监测网络,及时为国家海洋核应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形成了国家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机制,具备了应对突发核事故的基本能力。2014年第7监测航次已于5月11日起锚。

2013年8月,在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框架下,在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与环保司的推动支持下,由我国倡导成立了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组。该工作组主要由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环太平洋国家的知名放射专家组成。工作组联合主席由海洋三所研究员张玉生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名教授担任。工作组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针对福岛核事故影响预测与评估的国际话语权。

建海洋核应急及安全宣教基地

海洋环境核应急和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是在特殊时期,并且是在极其艰苦、冒着巨大风险的条件下开展的,全体监测人员心系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利益,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经过3年多、6个航次的艰苦努力,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的指导下,海洋三所牵头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成,并形成了一支迎难而上、敢闯敢拼、能打硬仗的海洋放射性常态化监测队伍。同时,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为海洋放射性监测与预警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加强海洋放射性科普宣传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消除了公众对海洋核安全的恐惧,维护了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的核电事业正蓬勃发展,提高我国核电发展对海洋污染的风险意识、加强核电开发的风险管控和核应急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