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一核两翼多节点”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初步形成

来源:滨州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4:56 

自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来,滨州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优势,加快推进以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沾化和无棣为两翼,以联动区的多个城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节点的海洋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核、两翼、多节点”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滨州市列入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的是无棣县、沾化县和北海经济开发区,其他县区属于联动区。《规划》实施3年来,滨州市全力推进《规划》实施,截至目前《规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良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37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68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海洋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14.9%提高到17.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加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滨州市把海洋化工、现代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高新技术、生态能源等产业作为培植发展的重点,建立了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库,每年从项目库中选择50个左右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如,滨州市沿海县区50万亩海水养殖区和文蛤、海参等33个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认证审批,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基地;海忠软管制造公司生产的海底高压软管及移迁式钻井平台分别填补国内空白,建设的中国第一艘液压步进环梁式海上钻井平台已建成下水;鲁北企业集团利用海水逐级蒸发、净化原理,构建了“一水多用”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体系。

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滨州市组织开展了全市海域海岛基础信息普查、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工作,全面掌握了滨州市的海域资源和利用状况。《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方案》获省财政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中央和省级财政将共同扶持滨州海洋生物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3个特色海洋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区内已拥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1家、省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园1家、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1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2家。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滨州市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不断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出台了企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全面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规划》实施以来,滨州市先后建设海洋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火炬计划鲁北海洋科技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26家;先后引进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专家20余人,其中拥有国际一流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专利技术的领军人才2名;滨州职业学院设立了航海学院,滨州技术学院设立了船舶学院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滨州市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不断强化北部沿海区域基础支撑和保障。举全市之力加快滨州港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8亿余元,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11公里引堤、滨州港运营管理调度中心等工程全部完成。加快沿海公路、铁路建设,疏港公路、滨德高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洪除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推进落实未利用地开发试点工作,加快了临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