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奏响海西“大港口”建设新乐章

来源:闽交港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9:48 
海西港口到处机声轰鸣。

且看,海西龙头港——厦门港,正在建设的就有海沧港区14~19#泊位工程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嵩屿港区二期工程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且看,海西新兴港区——福州港江阴港区,正在建设的有4~7#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且看“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湄洲湾,其北岸目前在建的就有东吴作业区1~3#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其南岸在建项目就有10万、5万、1万吨级液散泊位各1个的福建泰山石油化工码头及仓储工程;建设规模为5万吨级液散泊位的泉州港泉港石化码头储运工程;福炼“一体化”3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工程……

海西,正奏响“大港口”建设的新乐章。

赋予全新历史使命

福建是海洋大省,港口是福建的“聚宝盆”。

福建作为港口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域岸线资源,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3752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有着众多的优良深水港湾,可建设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湾有7处,深水建港自然岸线311.0公里,规划建设20至3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47公里,为全国之最。

福建港口又具有优越的海洋地理环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承长三角经济区,南接珠三角经济区,东南濒太平洋,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位居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我国南北海运和主要国际航线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福建曾有过“千帆竞发刺桐港,百舸争游丝绸路”的辉煌。

改革开放铸辉煌,福建港口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十五”期间,福建港口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拥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六个沿海港口,已建成8个国家一类开放海港口岸,初步形成大中小泊位相结合,集装箱、散货、石化液体等专业化码头泊位相配套的港口格局。截止2007年底,福建沿海拥有生产性泊位462个(含部分陆岛交通码头),其中万吨级以上89个,5万吨级以上28个,可供靠泊10万吨级以上11个;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69亿吨,其中集装箱771万标箱。

福建港口的发展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临港工业项目的建设。目前,我省已形成以湄洲湾和厦门海沧为中心的临港石化产业、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汽车和零配件产业,以福州为重点的冶金产业,以莆田为重点的木材加工、以泉州、厦门、福州、宁德为重点的修造船工业和以漳州龙海、招银港区为重点的机械产业,以及沿海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一批临港工业,初具临港重化工业空间架构。福建港口发挥着更多更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省约95%的外贸货物、90%的国内集装箱货物和75%的大宗进出省货物通过港口运输。

随着福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港口在“海西”战略中被列为基础支撑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思路逐步完善,定位逐渐明晰。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港口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就提出:“一通百通,海西先行”,并指出:“港口是福建一大资源、一大优势、一大潜力和一大支撑”。“要切实把港口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临港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快速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大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对台“三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福建省需要进一步加快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壮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和港口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同时,积极参与全国港口合作、竞争和分工。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践海西“两个先行区”,省交通厅最近提出了着力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的交通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大通道”建设,不断拓展港口腹地、支撑“大港口”和“大物流”发展;加快“大港口”建设,为“大物流”发展提供平台;加快“大物流”建设,集聚要素、促“大港口”的进一步提升。这一指导思想再一次把港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期港口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展现壮丽发展蓝图

加快“大港口”建设,其核心是集中力量推进厦门港和福州港江阴港区为主的两个集装箱运输中心、湄洲湾和福州港罗源湾两个散货转运中心的“两集两散”重要港区建设;对重点港区的码头泊位、后方陆域进行整体综合、连片开发,提高我省港口集约化水平、港口吞吐能力。

集中力量推进“两集两散”建设

“集”是指集装箱。福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166.7万标箱快速增长至2007年的近690万标箱,年平均增幅22%。目前已形成厦门港为干线港,福州和泉州港等为支线、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格局。争取到201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50万标箱,壮大这两个集装箱干线港,培育开辟我省通往国际主航线港口。

“散”是指散货,主要包括煤炭、油和矿石等货物。湄洲湾、罗源湾具有可建设20~30万吨级码头,适合作为散货中转中心。湄洲湾主要以液体散货和矿石运输为主,罗源湾主要以煤炭等干散货运输为主。力争到2010年,湄洲湾散货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罗源湾散货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在福建形成两个大型散货转运中心。

通过建设上述两个集装箱干线港、两个散货转运中心,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南、北岸)为主体的辐射中西部省份和面对海峡东岸、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西“大港口”。

实施整体连片开发,培育亿吨大港

按规划功能合理配置和调控极其宝贵的岸线资源,加大港口开发建设的调控和引导力度,有利于尽快形成大型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海峡西岸“大港口”,有效收储港口岸线资源,创新港口发展模式,对我省港口建设实施连片开发、整体开发。

连片开发——根据港口项目建设规划和近期港口储备开发项目,由港口特许经营机构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连片开发。在项目建设各阶段根据需要,通过招商吸引大航商、大港口经营集团和大型临港工业码头项目进一步开发,吸引物流仓储公司开展港口配套业务,以实现港口滚动发展。

整体开发——根据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要重点开发的港区进行整体综合开发。采取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即具有行业管理部门性质,又具有收储性特许经营机构及相关部门共同开发。利用开发的码头及后方土地等形成收益,解决公共航道、港口支持系统、疏港道路、疏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实现港区及后方陆域的综合开发。

发展目标已锁定:计划今后5年(2008-2012),完成400亿元以上的投资(含港区重要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五年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000万标箱。通过几年的认真努力,使海西港口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建设有实质性突破,2010年前形成2个亿吨大港,2012年形成3个亿吨大港,厦门、福州等港口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大提升。

全力以赴加速前行

为加快“大港口”建设,我省交通部门全力以赴。

——完善港口布局规划。规划是龙头,省交通厅正全力完善港口布局规划,这对于保护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促进港口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省交通厅正加快港口规划编制与报批进程。全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已经省长办公会和省委常委会先后审议原则通过。厅相关部门正积极向交通运输部沟通汇报,争取支持。福州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下阶段将高起点编制好各港口的总体规划和其他重要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力加快报批进度。

——集中财力加快“两集两散”重点港口建设。在“十一五”规划调整和2009年计划中,重点增列“两集两散”主要港口的项目。省交通厅决定从今年起到201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突破2500亿元,其中港口平均每年投资100亿左右、五年完成近500亿元,使厦门、福州两个主要港口及海西港口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大提高。

根据省政府加快推进我省“两集两散”港口建设部署,省港口发展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在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的东吴作业区率先进行省级港口深水泊位成片开发。2007年12月,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同莆田市国投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发建设东吴作业区东1#、东2#和4#、5#、6#五个泊位,连同2006年试点开发建设的1#、2#、3#三个深水泊位,形成省级深水泊位成片开发的8个泊位,建设规模均为5万吨级(结构兼靠10万吨)深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吨。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我省依托沿海深水港口大力发展石化、冶金、造船、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将相应集中建设煤炭、石油和矿石等大型能源、原材料码头,使海西港口成为中西部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新的集散地。

——持续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从软硬件上统筹推进,在港区联动发展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通信信息以及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着力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完善港口的集疏运体系。不断突破地形限制寻求与外界沟通联系,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着力推进主要港口与内陆省份江西界、浙江界等四条沟通的东西横向快速“大通道”建设。目前,已拥有6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专线,共4条出省铁路,形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区域、对接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的重要通道。

——提前谋划迎接“三通”。2001年1月起,我省先后开通厦门至金门,福州至马祖、泉州至金门3条定期客运班轮航线和湄洲岛至金门1条不定期航线。2001年8月起,福建沿海六港与台湾金门、马祖、澎湖三大离岛间开通了13条不定期散货航线。面对对台运输发展的新要求,我省将继续完善港口软硬件设施,以一流的设施迎接两岸直接“三通”的到来。力争在两岸海运协议正式生效后,我省沿海开放口岸在第一时间全面开通与台湾本岛各港之间的海上集装箱班轮双向航线。积极推动闽台之间客货滚装运输。

——大力提升港口吞吐量。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沿海各设区市政府赴江西推介福建港口。同时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等平台,努力提高海西港口的知名度。配套出台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研究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外省货物通过我省港口进出。

——推进同一港湾港口管理一体化。厦门湾实现港口一体化后,厦门港实施了规划建设、港政管理、引航主体、生产统计、航道执法、水运管理的“六个统一”,为厦门港2009年建成亿吨大港,打造成多功能的综合运输枢纽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全力加快湄洲湾港口一体化进程,建立推进湄洲湾港口一体化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湄洲湾港口一体化推进工作成效初显。

“港口兴、福建兴,港口旺、福建旺”。

开海兴闽,海西将再次千帆竞发,百舸争游! (闽交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