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浮式LNG供气突破1亿方防治雾霾“一马当先”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5:52
近日,中国首个浮式LNG项目——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下称天津LNG)外输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大关。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伟中告诉记者,这1亿方天然气较燃用同等热值褐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一氧化碳3200吨,氮氧化物970吨,二氧化硫2268吨。可以说,中海油在京津冀雾霾肆虐的情况下“一马当先”投入“大气保卫战”,为治理大气污染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中海油,天津LNG,浮式,雾霾,天然气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伟中介绍整体情况(摄影/中国网 孙洁)
三年半建成,创下国内LNG项目建设最快纪录。
据介绍,从2010年5月成立项目组,到2013年12月10日正式输气,天津LNG供气周期仅三年半,打破了常规LNG项目“十年磨一剑”的周期规律,创下国内LNG项目建设最快纪录。
天津LNG按照“先浮式后常规”模式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220万吨/年,折合天然气为30亿方/年。项目采用的浮式储存气化装置(FSRU)用于LNG储存和气化;项目码头工程建设两座15万吨级LNG码头和一座3000吨级工作船码头;接收站储罐工程一期建设2座3万方LNG储罐。管线工程长度约17.5公里天然气管线,管径为1016mm,是中海油最大天然气口径管线。
常规LNG项目建设投资大、难度高、技术复杂。与常规LNG接收站相比,天津浮式LNG最大优势在于“建设周期短、供气速度快”。项目利用浮式储存气化装置(FSRU)可直接对LNG进行接收、储存并气化外输,从而节省了陆上大型储罐和气化设施的修建时间,将供气周期从8-10年减至3年,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前国内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LNG是“美丽中国”,防治雾霾天气的“利器”。
“国际能源署也已明确提出21世纪是‘天然气黄金时代’的观点。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正在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促使能源结构从低效高污染型向高效清洁型转变,大力倡导开发利用天然气,尤其是更加清洁、更加安全、热值更高、易于运输的液化天然气(LNG)。”罗伟中告诉记者。
作为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天然气高效、安全、环保,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远远少于同等热值的石油和煤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绿色能源,用于发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燃煤发电的20%和45%,酸雨“元凶”二氧化硫基本不排放,苯、铅致癌物和PM2.5“祸首”粉尘0排放。 因此,清洁能源LNG正是解决雾霾天气的“利器”。
2013年冬天到2014年春天,华北地区天然气缺口较大,除了需求上升、调峰设施不足等因素以外,治理雾霾用气量骤增是新的影响因素。而在过去两年里,雾霾屡次敲响环保的警钟,也促使天津LNG这一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2013年9月,天津LNG作为中国海油旗下四个代表项目之一,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首批首都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
2013年12月10日,天津浮式LNG项目历经三年建设后开始正式向天津市供应天然气,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创下了国内LNG项目建设最快纪录。项目的平稳运行,有力填补了天津市冬季天然气用气缺口,为1400多万天津人民送去了温暖。
目前,天津LNG已启动扩建工程,旨在进行浮式向常规接收站的过渡,扩建工程规模将不少于600万吨/年,折合天然气为80亿方/年。届时,中国海油将在天津建立环渤海清洁能源供应基地,促进天津市及周边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助力京津冀地区打好雾霾防治持久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