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学者赞中国设两纪念日比军舰威慑钓鱼岛更有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6:55 

用纪念还击对历史的否定
——中国设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获国外媒体赞同
本报记者杨子岩
德国学者霍尔特曼说,中日争端陷入僵局,而明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推出这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软力量”的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有用”。
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引发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对这种纪念历史的方式表示赞同。
多国媒体报道此事
法新社25日发表题为《中国拟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报道称,在与日本就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关系紧张之际,中国正在考虑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报道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美联社25日发表题为《中国称日本为“麻烦制造者”》的报道,报道了中国拟设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消息。
当然,也有媒体过度反应,有日本媒体就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
但这种观点并不能引起国际媒体的认同。
澳洲网26日刊载《设国家公祭日,超越中日博弈的决策》一文指出,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不仅仅着眼于中日博弈的现实需要,而是在告诫国民:对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应该给予珍视和敬畏,要防止惨剧重演。也就是说,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其骨子里表达的是和平诉求。
彭博新闻社在25日的报道中指出,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完全否认南京大屠杀”。报道同时回顾了近期中日关系情况,称日本政府2012年宣布“购买”钓鱼岛是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恶化的肇因。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5日刊登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报道。文章强调,日本“犯下巨大的罪行是显而易见的”。
纪念是为牢记历史
《联合早报》报道称,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死难者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欧洲时报》发表评论,称将一个民族的历史苦难中所蕴含的国际正义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世界历史记忆的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和受难民族来说都是两利之事。国际社会需要反对侵略和法西斯复活的精神资源,而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弘扬中蕴藏着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柔性固化,其指向恰也为中国所乐见。
菲律宾《世界日报》26日刊发社论,称“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卵翼下逐步复苏,却不思悔过,处心积虑逐步走上扩张主义的老路,这一点在安倍晋三的统治下更是暴露无遗。”
澳大利亚《大洋日报》2月26日在头版刊登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执政以来,对外始终强调“合作共赢”、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难看出,此次与国际惯例接轨设国家公祭日,主要用意也应是表明中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当然,对内也能让国民尤其是青少年铭记侵略者真相。
日本新华侨报网也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中国为何此时设立纪念日与公祭日。首先是凝聚人心,勿忘历史。其次是回击日本右翼,争取国际支持。其三,纪念日的设立,有助于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日……
查看原文: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3-01/094476658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