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紧抓蓝黄战略 龙头企业给力现代农业发展
“组团式”发展:集群效益逐步凸显
“南瓜空中结,蔬菜管中长,果菜墙上栽……”在垦利经济开发区万得福现代农业科技园,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更提高了旅游效益。近期,该企业2万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将试生产,投产后将新增产值3.8亿元,新增利税7600万元,带动大豆种植户1600户。如今,通过“扶优扶强、优化存量”,垦利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农业加工产业集群。
不久前,记者从东营仙河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了解到,18栋14万平方米的大型牛舍、1.6万平方米的干草存储车间、办公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存栏奶牛已经达到1.3万头。在仙河澳亚牧场的带动下,河口区东部现代奶业示范园区正在加速形成。
企业抛出投资的“橄榄枝”,“组团式”入驻,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因为此,近年来,印尼佳发、泰国正大、江西正邦、浙江睿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到我市投资,蓝海、荣丰、汇利、海宏等工商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农业项目或转型发展农业,壮大了龙头企业群体。据统计,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9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0家,省重点38家,国家重点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75家,过亿元的91家,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半球、万得福和华骜植化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企业群;华誉、澳亚和大地乳业等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加工企业群;景明、海跃和鑫港渔业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加工企业群;荣丰、晨阳、华骜和绿野等为代表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群;驰中、利富得和丰泰等为代表的果蔬食品加工企业群;一大早乳业、绿洲醇和鹤园食品等为代表的果蔬汁、蛋白饮料加工企业群。
“辐射式”成长:富民带动能力增强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农民增加就业、增加收入,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
有“龙头”,发展更有“靠山”。记者在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采访时发现,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让种植农民吃上了“铁饭碗”。“以前种水稻,成本是每亩地800元到900元,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有统一的农资供应、技术保障,而且合作社统一收购水稻,单价比市场价高5角多,算下来每亩地收益高200多元。”谈到加入合作社后水稻收益的变化,辛店街道办事处村民李其柱说。
有“会员”,“龙头”经营更有保障。“我们对会员种植的胡萝卜进行统一收购,深加工后售价能翻一番!”广饶县丰泰胡萝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士民说,合作社作为地方农业发展的“领头羊”,有责任帮助种植户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致富”。同时,得益于农村会员稳定的产品供给,有效节省龙头企业的精力,拿出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了发展双赢。如今,该合作社会员已达到400余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各地龙头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积极探索适于本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标准化农场(户)”等成功发展模式。
“与农户相比,龙头企业在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环节更有优势,搏击市场的能力更强。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搭伙’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农民增收问题就迎刃而解。”市农业局产业化科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带动农户24.8万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22万个,人均工资2.7万元,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力量。
“跨越式”前进:规模档次快速提升
“我们年底将完成日产10吨北虫草生产加工项目并实现产品上市。”记者在中科荣丰生物科技产业园看到,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企业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占地1900亩,打造菌种研发、种植、加工、贸易等一体的产业园。食药用菌产业是该区生物产业的代表,以生物技术创新推进农业工业化、高新化和工农业融合发展为核心,该区将打造生物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膨胀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一批中小企业实现上档升级。
一个个大型龙头企业快速崛起,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顶梁柱”。海跃、景明等水产生产加工企业,荣丰、华骜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元灏、鲁通等粮油加工企业,大地、益力等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新项目建设,生产加工能力将大幅提升,并将带动我市渔业、畜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万得福集团、华誉集团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华誉集团通过灵活调整产品规格和市场布局,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仍稳中有升。正汉公司、绿野公司、成丰农业公司先后在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是我市中小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有益探索,也将促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
记者感言:让“龙头”舞出“东营速度”
一头连着大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正是具备了这种独特的“焊接”功能,让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芯”。
当好这颗“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选择,也是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诚然,龙头企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话说回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农民想要个好收成也是理所应当。如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找到共同利益,需要政府发挥好自身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在经营中顾及农民的利益……
查看全文:http://www.qdlsjj.com/news/view.php?id=10226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