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科技企业必须有前瞻性的部署,大海是我们下一个目标。”深圳中兴仪器这家在陆地上行走了十年的企业决定从今年开始“走向海洋”,总经理朱缨娓娓道来,给记者描绘了一幅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大数据为线条的蓝图。
这是企业转身向大海的开端,也是一座城市从浅蓝到深蓝的转变。海洋科技发展加速,使深圳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掘金蓝色经济迈向“深海”
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接香港,连接南海和太平洋,这257公里延绵的海岸线和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将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日前,海洋产业被列入深圳最新公布的“1+3”未来产业,海洋将成为打造“深圳质量”的新突破,未来,深圳将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经济中心城。
目前,深圳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201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1000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3%。过去7年,全市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三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合计均占当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95%以上。
95%集中度,决定了向海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弱项”着手。最新发布的《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前,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等四个产业领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5%以上,占海洋经济的比重大幅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发展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泛海洋领域走向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需要如同潜入深海的勇气。
市经贸信息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深圳已形成招商局国际、中集集团、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华侨城等一批年营业额百亿级的涉海核心企业。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尚小,发展潜力巨大。
综合开发研究院胡振宇博士给出的数据表明,国内海洋科技水平仍处于弱势。目前,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则与发达海洋国家相比尚有10-15年的差距,我国大部分海洋监测站以人工监测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国内高档海洋仪器市场的95%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内海洋电子信息产品集成和研发水平有待突破……他建议,深圳可以利用多年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提升海洋科技实力,抢占国内发展先机。
科技“下海”前景广阔
去年6月11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公司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设备并全程参与了保障任务。公司负责人赵熙介绍,海洋电子信息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其自主研发的“船舶宽带数字综合业务系统项目”已屡获科技奖项,未来将更好地发挥其通信技术优势助力海洋事业。
“海洋长期监测将为海洋经济提供数据支持。陆地上有20种因子受到严格监测,但海上的监测方式与陆地不同,导致双方无法对应。”过去一直从事空气质量、污染源水质等监测系统和仪器研发的中兴仪器开始了新的研究项目,将陆地上用的监测技术转移到海上,使监测对象、数量相对应,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中兴仪器总经理朱缨表示,深圳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势突出,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重点培育海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重点建设邮轮母港及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记者近日从市经贸信息委获悉,为了促进科技对海洋产业的融合渗透,我市将通过专项资金、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等方式,正式全方位地推动海洋产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今年,深圳将率先打造海洋产业创新产学研平台,成立深圳市海洋产业创新产学研联盟,搭建深圳市海洋领域科学研究、成果孵化、产业集群培育、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
按照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市海洋生................
详细报道: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02/05/content_2770923.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