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荣成完成水产品产量117万吨海洋渔业收入达625亿
山东省荣成市位于黄海之滨,海岸线约500公里,拥有大小港口码头100余个,渔业从业人员25万人,海洋经济指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2013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17万吨,海洋渔业收入达625亿元。
荣成渔业的发展得益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下的三个转变,即“捕捞业从近海捕捞到远洋捕捞的转变,养殖业从普通养殖到名优养殖的转变,渔业加工从传统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这其中,荣成检验检疫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窗口前移 助力发展
立足当地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特点,荣成局将服务窗口从口岸一线延伸到国外,跟踪国际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信息,指导企业生产,助力水产品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市有近30家水产企业在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注册近40余个办事处、百余个贸易公司。此外,荣成局还扶助36家海洋渔业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方便快捷地开通国际市场,认真助力企业注册认证,成功开辟了沙特阿拉伯、蒙古国等新兴市场,出口市场由2009年的80余个增加到现在的110余个。围绕发展海洋经济,荣成市已与韩国、澳大利亚等70余个国家建立了稳固的外贸关系,“荣成海洋产品”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张亮丽名片。
乘风破浪 驶向深蓝
近年来,国际鲜水产品市场逐渐旺销,荣成市积极探索远海捕捞及国际销鲜直运业务。2013年,荣成局帮扶企业完成了30艘远洋渔船对欧盟的推荐注册程序,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去年7月,山东蓝越远洋渔业公司获欧盟注册的30艘1760千瓦中性围网渔船,陆续驶向印度洋、东南太平洋,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目前,国内最大的1.5万吨级-60℃级低温冷库已经投入使用。
海洋捕捞、“海上工厂”加工,使荣成渔业走出国门、漂洋过海,一站式远销非洲、欧盟等国际市场,避免了“进门”再“出门”的周转,年效益额增长70%以上。目前,全市从事国际销鲜渔船达400余艘,年捕捞量465万吨,占全国销鲜渔船的60%,年产值19.1亿元。
蓝色口岸 渔检情深
从捕捞、加工、冷藏的鱿鱼钓船到功能一体化的直销围网渔船,荣成市船舶作业种类愈加齐全,吨位越来越大。让 渔船“安全出航、安全返航”是荣成检验检疫人的追求,“宁可人等船,也不可船等人”,及时查验、快速签发证书是每个检验检疫人心中的坚守。
2013年国庆节凌晨,“鲁黄远渔107”渔船在归航途中突发意外,两名船员作业时跌落摔伤。
时间就是生命!在船舶靠港过程中,荣成局值班人员迅速对船员疫情进行了排查,排除了传染病风险并进行了紧急处理。黑暗和大风浪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难度,检疫人员、口岸联检部门和船员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终于将伤者送院救治。
“再晚5分钟,其中一名船员就有生命危险。”听到主治医生的话,船长紧握检验检疫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为方便来自全国各地的渔船船员体检,荣成局保健中心体检窗口前移到企业或者港口,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费用达200万元。针对渔船作业的风险性,工作人员还加强了船员急救、医护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了船员的安全和自救能力……
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7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