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沉积地层年龄框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36:33 

近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的“黄、渤海陆架地质环境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取自渤海中部的钻孔岩心进行研究,课题组最终确定,该钻孔底部年代距今约160万年,在渤海沉积地层年龄框架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改变了近30年来人们对渤海沉积地层年龄框架的认识。

海岸带—陆架地区记录了丰富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与构造作用、海洋地质灾害的信息,而建立高分辨率的可靠年代框架则是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渤海海域水深较浅,同时还受黄河输入物质的影响,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是这项研究的理想地区和热点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该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地层年代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沉积环境变化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渤海中部地区该深度沉积地层年龄为20多万年,渤海其他区域沉积地层的对比都是以此为标准进行的。但是,由于当时钻探取心率不高,特别是古地磁年代测试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和单一,所建立的年代框架分辨率不高,其可靠性一直存疑。

在“908专项”课题“黄、渤海浅层钻探与陆架地质环境演化”的资助下,海洋一所研究员石学法带领团队自2009年以来对取自渤海中部的BH08钻孔岩心(长212.4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利用中国科学院先进的超导磁力仪以2 厘米间距对该岩心进行了高密度古地磁测试,并分析比对了多种指标。

经过3年多的研究攻关,课题组最终确定,该钻孔底部年代距今约160万年,属于早更新世末期,改变了近30年来人们对渤海沉积地层年龄框架的认识。

为建立该钻孔更高分辨率年代框架,课题组还对反映海侵—海退变化特征的沉积物颜色参数—红度进行了天文轨道调谐,建立了百万年以来冰期—间冰期尺度的年代标尺。进一步的沉积学研究表明渤海地区百万年以来主要以海相与河流相交互沉积为主要特征,揭示了海面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该钻孔是迄今为止渤海海域第四纪以来年代分辨率最高、岩心年代跨度最久的钻孔,为精确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12/27/content_31020694.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