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烟台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38:30 

薄薄的纤丝,刀割不破,火点不燃,用它织成的防弹背心,即使是威力巨大的子弹也无法穿透……在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领略了“对位芳纶”令人惊叹的科技含量。“对位芳纶”,这种化学纤维的强度是钢丝的6倍,而重量仅有钢材的1/5,市场潜力巨大。新材料的研发成功,彰显出泰和新材多年的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纺织企业迅速发展到比肩跨国公司的产业“大腕”,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不仅仅是泰和新材。放眼国内,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烟台要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要靠转方式调结构。积极主动转调不仅不会影响即期的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因为转调必然要转变生产方式,从而激发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形成新的投资和新的消费。

作为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是烟台经济的主力军。以往提起工业,很多人就想到了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低效益产业。如今,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商业模式创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不少人已经改变了对烟台的老印象。铝产业,这个昔日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如今变成了“绿产业”。在龙口,丛林、南山两大生产铝的传统企业,瞄准高端铝材,悄然发力高精尖、高附加值的铝型材深加工领域,早已看不出高耗能企业的影子,堪称铝产业转型腾挪的样本。

烟台产业特色突出,黄金产量占全国的1/3,葡萄酒产量占全国的1/4,海洋渔业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10,MDI产量居世界前三位,汽车、电脑、手机、造船海工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这些传统的优势产业、产品是烟台的优势所在,也是烟台转调的重中之重。烟台,为此深入实施“5510”和“8515”工程,研究扶持措施,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现代化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汽车等十大产品集群向高端迈进。如今,五大传统产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已有2个超过2000亿元、3个超过1000亿元,全市主营业务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万华、南山、张裕等一批骨干企业加速向跨国公司迈进。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工业领军企业通用东岳、万华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均增长30%以上。

传统产业不再沉重,新兴产业分量更“重”。目前,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20%左右。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0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来福士造船作为高端海工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在目前中国已经交付的7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有6座由中集来福士制造。不仅如此,海阳核电等企业还聚集了一批有市场前景的优质项目,将加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步伐。

服务业是烟台的“短板”,也是烟台转型升级的潜力所在。拉长“短板”,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加快金融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我市同步出台与之相关的发展意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效果开始显现,1-9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8%,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税收增长21.9%,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

抓转调,说到底要抓项目。为夯实转调发展的支撑力,烟台做好“争”、“引”、“创”、“聚”文章,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以开放的思路引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借助龙头企业聚集项目。通过创新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前三季度,2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高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目前,烟台化学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一期工程预计2014年下半年投产;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完成46亿元,预计2015年首台机组发电;青荣城际铁路不断延伸,有望明年通车……
查看全文:http://www.qdlsjj.com/news/view.php?id=953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