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成:在海洋最深处看见人生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38:39 

在不少人眼里,崔维成的梦想太大太遥远。没有国家的立项支持,离开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凭借他的一己之力,这个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只是,无论前路如何艰辛,都阻挡不了崔维成那颗热切奔向最深海底的赤诚之心。

“蛟龙”号成功挑战7000米级深海后,其第一副总设计师、“深潜英雄”崔维成向“蛟龙”挥手作别,离开了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简称“702所”)的团队。他在此付出的十年青春和热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崔维成并没有停下向海洋深处进军的步伐。他的离开,是为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向11000米深渊的马里亚纳海沟全速挺进。

2013年3月,崔维成在上海海洋大学正式建立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带领团队直接研制万米级海洋着陆器、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再搭配一条数千吨级的科学考察船,用于填补我国尚为空白的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的研究。

把中国科学家送到世界各大洋的海沟和深渊,建成深渊科学技术的流动实验室,这是崔维成正在为之努力实现的“深渊科技梦”。

在不少人眼里,崔维成的梦想太大太遥远。没有国家的立项支持,离开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凭借他的一己之力,这个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只是,无论前路如何艰辛,都阻挡不了崔维成那颗热切奔向最深海底的赤诚之心。

再起航,为了不可忽视的0.2%

2012年6月,“蛟龙”号抵达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至于那剩下的0.2%,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比例很低,但也有37条海沟,人类对这些深海海沟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在崔维成的科学世界里,那少人认识的0.2%海底世界同样举足轻重。

事实上,海面下超过6000米的37条海沟,其海底面积加起来堪比美国国土,显然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

崔维成举例说,要开发利用海底2000米深处的可燃冰,首先需要知道以何种方式开采才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而要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海沟在内的完整的海洋生态模型。

人类认识完整的海洋,必先抵达深邃的海沟。研制出全海深潜水器等海洋装备,在崔维成看来迫在眉睫。

然而在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上马,都必须经过繁复的论证过程。

“要知道,像这样一个前沿科技项目的立项,不争吵几年是不会有结果的。”崔维成不想重蹈“蛟龙”号历经10年努力才被国家立项的覆辙,不希望因为大家争论究竟是否要做而再浪费几年的时间。“尽管很多人还不大理解,但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做,值得做。”

几乎在“蛟龙”号下潜至7000米的同时,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潜水器成功造访了深度10898米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让崔维成有点等不及了:“待国家立项后再制造出来,我国深渊科技与美国的差距将会超过至少15年。如果不尽快继续深入海底,我国科技界独有的深潜优势极有可能在3到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丧失。”

根据702所既有的科研规划,崔维成深知,继续留在所里发展深渊科技将面临诸多障碍。2012年“蛟龙”号海试结束后,他随即向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党组递交了辞呈。

对于崔维成的辞职,很多同事无法理解。他自己也知道,这一告别会辜负很多人的期望。

“‘自古忠孝两难全’,我过去为了单位的发展牺牲了对父母的孝道,现在为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步伐再快一点,只能辜负我对702所的应尽义务了。”

若要留在702所,崔维成将作为项目负责人,率领团队开展4500米深潜器的国产化研发和制造。“事实上,‘蛟龙’号团队已经非常成熟,我的离开不会有太大影响。”

然而,若要组建一支全新的团队去突破潜入万米深海的深渊技术,崔维成的角色却是无人能够代替。在“蛟龙”号项目中,崔维成被大家所熟知的身份,是技术线上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其实,他更多的工作重心则是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组建行政管理团队、推动项目执行。

从“蛟龙”号团队到深渊技术中心,舞台在转换,崔维成的角色事实上并没有太大转变。积累多年的管理和技术经验,让他成为领衔并推动深渊技术继续发展的“不二人选”。

最大的不同是,崔维成失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重新起航,作为“船长”的他所能借助的力量,最初只能来自个人和身边亲友。

为梦想,不惜代价努力一把

对于自己的全新事业,50岁的崔维成充满了紧迫感。平日里,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他住在上海海洋大学远离市区的宿舍。每到周末,他则会在市区内的办公室度过大部分时光。对家人的陪伴,只剩下周末的用餐时间。

“再努力一把,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崔维成将创新看作学者的生命,为此不惜一切,全力以赴。

从深渊技术中心正式成立至今,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崔维成快马加鞭,让团队工作迅速步入正轨。不过对于崔维成的“深渊科技梦”来说,当梦想照进现实,资金来源是他首先无法回避的难题。

崔维成深知,11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国家立项,需要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作为条件。他曾分析,其正式立项恐怕要等到“十三五”期间。而在此之前,他要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为此打好基础,“到时就可以马上全面启动,并且尽早完成研制”。他希望将整个研制过程缩短至少3年时间。

然而万事开头难,要让自己的计划迅速启动,钱究竟从何而来?崔维成想到了民间资本。

“以前,科学家只想到向政府要钱,如果政府不支持就没办法。我想探索利用民间资本来支持国家前沿科技创新的新途径。”崔维成对此充满信心,“如果科学家肯走近企业家,介绍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亟须填补的研究空白,用科学激情感染创业者,我相信会有企业家愿意出钱出力,资助一个个超前的科学梦。”

崔维成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家人、亲戚和朋友,他本人为此先行捐资200万元。

“我需要自筹资金撑过这3年。目前看来,民间投资的热情还相当不错。”崔维成告诉记者,过去半年多时间来自各方的捐资,已经足以让他的团队安心从事关键技术的攻关。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依托各方捐资和企业投资,崔维成的事业得以顺利推进。“今年,我们完成了团队的组建以及中心发展规划的制订,全面启动了总装车间和科考船的设计,在融资和捐资方面也有不少收获。”

“科学家+企业家”的前沿科技创新模式,在崔维成的努力推动下似乎前景可观。他甚至考虑到了为投资企业带来回报的各种可能性——用潜水器为国际国内的科考市场服务,为油气公司提供深潜服务,甚至送富翁们去海底娱乐探险。他判断,深渊科技项目背后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崔维成希望,在自己退休前,能够用10年的时间实现“深渊科技梦”。他为此设定了一份极为紧凑的时间表——2014年,完成第一个全海深的着陆器研制;2015年,完成无人潜水器的研制和科考母船的建造;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人到达马里亚纳海沟。

“我希望我们研制出来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不是技术人员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做出一个能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潜水器,它集成了我们全人类的智慧,被深潜领域公认为是一个最先进的潜水器。”

为了与全世界最先进的深潜技术保持同步更新,崔维成面向全球邀请顶级专家做技术顾问,进行国际合作。在目前邀请到的11人顾问名单上,囊括了国际重量级的海洋深潜专家,除了著名电影导演、美国地理学会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之外,还包括早在1960年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英雄唐·沃尔什、俄罗斯和平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和主驾驶阿纳托利·萨加洛维奇、美国载人潜水器协会主席威廉姆·科恩等。

在“蛟龙”号上,崔维成几乎没有错过每一次重要的海试。对于未来万米载人潜水器的海试,他自然也不想错过。“我肯定是试航员之一,我要向别人表明,如果有风险,我会带头去冒的。”

而对于这项野心勃勃的事业在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崔维成似乎也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即便潜水器最后没有做成,但我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因此并不存在所谓失败的风险。”崔维成说,人类的科技最终一定会抵达11000米的深海之境,“就算我个人最终没有到达,但我相信在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史上,会留下我们的贡献。”

人生路,“再演一次李叔同”

对于事业,崔维成有着极为明确的目标。而关于人生,他的追求则超越了世俗的成功标杆。

“我的愿景不是做成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比如研制成功‘蛟龙’号或者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这些具体的事情,对我而言只是‘演戏的道具’。”采访中,崔维成对于自己人生追求的见解让记者深感意外。

在他的世界里,似乎人生如戏。崔维成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当别人看完他的演出后,能够给出这样一句评价——“演得真像”。

“我当学者,就应该像一个学者;而我如果出家,就应该是一个严守戒律的出家人。”崔维成解释说,他无非是希望通过自己尽力扮演的角色去告诉后人,做人做事要“认真”,对人对事要“慈悲”。

这位“深潜英雄”的另一面,鲜有人知。他将“弘一法师”李叔同当作自己的人生楷模,并且在2008年曾发起成立叔同书院和叔同基金会,支持当下中国的社会人文学科研究。

基金会的收支情况都在网站上公布,其捐资人主要是崔维成的家人、亲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而其中最主要的固定来源,是崔维成一家每年5万元的捐款。

崔维成与李叔同的渊源,则可追溯至他的青年时代。1984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读书期间,崔维成听到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被歌词深深打动的他,对歌曲词作者李叔同产生了特别的好奇。

“了解他的传奇人生后,我对李叔同愈加崇敬。那时下定决心,我将来的人生,就是要走像他这样的一条路。”崔维成说,上大学之前,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大学毕业后,他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再演一次人间的李叔同”。

“李叔同在人世间演了三个角色:学生、艺术家、宗教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演好三个角色:学生、学者和出家人。”于是,崔维成说自己能够不受别人眼中的名利和权位的束缚,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认为对国家和民族重要的事情。

在崔维成的精神世界里,人生去惑是第一要事。“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无论获得怎样的成就和认可,崔维成都不再追求外化的名利。“在时间的长河里.....................

详细报道: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213/c1007-2383062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