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海鸟,人们往往会想到海鸥、海燕和信天翁,其实,海鸟的种类很多。人们习惯把海鸟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作为大洋性海鸟,如信天翁,这种鸟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上空生活,除繁殖期外,几年可以不着陆;另一类为海岸性海鸟,如海鸥、军舰鸟,这种鸟白天出海觅食,天黑返回陆地过夜。
信天翁和海燕是典型的大洋鸟。它们体大翅长,


海鸟有高超的潜水本领,大部分能潜到十多米直到上百米,鲣鸟可从100多米高空收拢双翼,如同一枚发射的炮弹,钻入海中,下潜几十米,然后再浮上水面。为了防止潜水时海水灌入鼻孔,这类海鸟的鼻子经过长期演化,已失去外鼻孔。海鸟中的潜水冠军要算南极中的企鹅了,它能下潜到270多米的水中。海鸟还有迁徒的习性,如威尔逊海燕在南极海域的岛屿上繁殖,而要飞越1万多海里北上到拉布拉多万度夏,待南半球夏季来临时再返回。海鸟这种导航定向本领,目前仍属科学上的不解之谜。
![]() |
![]() |
![]() |

现存于世的企鹅有18种,它们分别是小白鳍企鹅、白鳍企鹅、黄眼企鹅、麦哲伦企鹅、秘鲁企鹅、加拉帕戈斯企鹅、帝企鹅、王企鹅、阿德里企鹅、南极企鹅、巴布亚企鹅、史氏角企鹅、角企鹅、响弦角企鹅、马可罗尼角企鹅和直冠角企鹅。
企鹅是海鸟中种类多、数量庞大


企鹅中个体最小的小白鳍企鹅是企鹅家族中的"侏儒",它们成体的个头也只近似于其他种类的幼鸟。这种小个子的企鹅分布在澳大利亚。黄眼企鹅分布在新西兰,麦哲伦企鹅分布在麦哲伦海峡,秘鲁企鹅分布在秘鲁,加拉帕戈斯企鹅分布在南美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王企鹅和帝企鹅则是企鹅家族中的"巨人",这两种企鹅一般体高1.2米左右,体重40多公斤,分布在南极及其周围岛屿。其他像阿德里企鹅、南极企鹅、角企鹅等也分布在南极及其周围岛屿。
人类对企鹅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晚,古代对于企鹅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记载。直到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们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了企鹅。但是最早记载企鹅的


饲养企鹅和饲养其他野生动物一样,首先要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的生态习性,然后再人工模拟、仿造接近或近似于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环境,以期达到长期饲养

人工饲养企鹅的要点是要掌握好食物、温度和企鹅的活动场所。
企鹅在海中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乌贼和甲壳动物,所以人工饲养时也应及时喂以新鲜的鱼、虾、乌贼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企鹅的"饭量"随种类的不同而异,阿德雷企鹅每天吃1斤鱼、虾即可,王企鹅每天则要吃4斤多

除食物外,温度也是饲养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工饲养情况下温度要控制恒定。当然不同种类的企鹅所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例如,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企鹅要求的温度比较高。美国的约翰谢德水族馆1934年饲养加拉帕戈斯企鹅,将温度控制在27℃。青岛水族馆饲养的巴布亚企鹅,夏、秋季的温度控制在16-18℃。饲养生活在南极冰原的王企鹅和南极其他种类企鹅时,需使用致冷设备、制造低温或人造冰原环境。
海港清洁工--海鸥

唐代大诗人

海鸥除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港口、码头、海湾、轮船周围它们几乎是常客。在航船的航线上,也会有海鸥尾随跟踪,就是在落潮的海滩上漫步,也会惊起一群鸥乌。
夏天,海鸥飞到繁殖场地,在海岛的岩礁缝隙或坑洼里,在草地的杂草里、在灌木丛里,它们用枯草、树枝、羽毛、海草等筑起皿形巢。有的地方鸟巢的密度很大,两个巢之间相距l一2米远。各亲鸟都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鸟入侵,所以"邻居"间难免要经常争吵。
海鸥的归家本领很强,雌、雄都能回到它们上一年筑的巢里。每巢产卵2-4个,双亲都孵卵,约25天就能孵出雏鸥,40天后小海鸥飞向大海,开始独立生活。
飞鸟之王--信天翁
漫游信天翁是南极地区最大的飞乌,也是世界飞鸟之王。它身披洁白色羽毛,尾端和翼尖带有黑色斑纹,躯体呈流线型,展翅飞翔时,翅端间距可达3.4米。

漫游信天翁被航海家誉为吉祥之鸟和导航之鸟。船只航行在咆哮的南大洋上时,通常可以看到它们不辞劳苦,飞奔而至,盘旋翱翔,给船只领航。有一次,笔者在前往南极洲的途中,遇见了漫游信天翁,起初人们误认为它是为了捕食船只击伤的鱼虾。后来发现,它并不尾随在船尾,也没有表现任何捕食的行为,而是一个劲地盘旋翱翔,时而高,时而低,时而远,时而近……船员们说,这是信天翁在给我们"导航",低空盘旋意味着前面有冰山或浮冰群,勇往直前的高飞则暗示着前面是开阔的海洋。但是,船上的鸟类学家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导航是假,好奇是真。信天翁从来没有或很少见到过人和船,出于一种好奇和本能,不断地追逐船只。他们的这一番争论,引得大家都笑了。接着,生物学家克里博士又补充说:"信天翁确实给考察队员带来乐趣。可以想象,经过漫长颠簸的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航行,船员和考察队员们都已精疲力尽,寂寞万分,有信天翁作伴,不是十分高兴吗?"大家会意地点点头。
虽然南极地区的其他海鸟如管鼻堕和蓝眼鹈等,也被称为导航之鸟,但它们与信天翁完全不同。它们仅在南极大陆近岸几公里处活动,并习惯于尾随和追逐船只,其目的是捕食船只击伤的鱼虾等海洋生物和吞食船员丢弃的残羹剩饭。当海雾迷漫、航向难辨时,看到这些海鸟,就能判断,离岸不远了。而信天翁是在远离海岸的大洋上,起"导航"作用,它们两者的结合,使赴南极的船舶沿途都有海鸟作伴,别有情趣。
空中强盗--贼鸥
在南极海鸥中有一种褐色海鸥叫贼鸥,听其名,就会知道它大概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人把它称为空中强盗,一点也不过分。尽管它的长相并不十分难看,褐色洁净的羽毛,黑得发亮的粗嘴喙,目光炯炯有神的、圆眼睛,但其惯于偷盗抢劫,给人一种讨厌之感。
贼鸥是企鹅的大敌。在企鹅的繁殖季节,贼鸥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的蛋和雏企鹅,闹得鸟飞蛋打,四邻不安。
贼鸥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它从来不自己垒窝筑巢,而是采取霸道手段,抢占他乌的巢窝,驱散他鸟的家庭,有时,甚至穷凶极恶地从他鸟、兽的口中抢夺食物。一旦填饱肚皮,就蹲伏不动,消磨时光。
懒惰成性的贼鸥,对食物的选择并不十分严格,不管好坏,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除鱼、虾等海洋生物外,鸟蛋、幼鸟、海豹的尸体和鸟兽的粪便等都是它的美餐。考察队员丢弃的剩余饭菜和垃圾也可以成为它的美味佳看。在饥饿之时,它甚至钻进考察站的食品库,像老鼠一样,吃饱喝足,临走时再捞上一把。
更可恶的是,贼鸥给科学考察者带来很大的麻烦。在野外考察时,如果不加提防,随身所带的野餐食品,会被贼鸥叼走,碰到这种情况,人们只能望空而叹。当人们不知不觉地走近它的巢地时,它便不顾一切地袭来,唧唧喳喳地在头顶上乱飞,甚至向人们俯冲,又是抓,又是叨,有时还向人们头上拉屎,大有赶走考察队员,摧毁-科学考察站之势。
贼鸥的飞行能力较强。或许是由于长期行盗锻炼出来的吧,据说,南极的贼鸥也能飞到北极,并在那里生活。
在南极的冬季,有少数贼鸥在亚南极南部的岛屿上越冬。中国南极长城站周围就是它的越冬地之一,那里到处是冰雪,不仅在夏季几个月里裸露的那些小片土地被雪覆盖,而且大片的海洋也被冻结。这时,贼鸥的生活更加困难,没有巢居住,没有食物吃,也不远飞,就懒洋洋地呆在考察站附近,靠吃站上的垃圾过活,人们称之为义务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