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发蓝色国土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1:55 

近日,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就"海上山东"建设问题 到威海市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各市区汇报和实地考 察,认为威海市在推进"海上威海"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方 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可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一、 基本情况
十几年来,特别是自1998年全省"海上山东"建设工 作会议以来,威海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 创汇渔业、高效渔业和海洋科技与经济园区发展建设的力 度,打造海洋经济"航空母舰",成为山东省海洋经济第一强市和 全省经济对外开放的桥头堡。1987年建市时,威海市海洋经 济总产值1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占GDP的15%;"八五" 末,分别达到157亿元、76亿元、占GDP的19.5%,8年的 时间海洋经济总量提升了14.7倍;"九五"末,分别达到320 亿元、138亿元、占GDP的23.4%,与"八五"末相比海洋 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15.3%。2002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 401亿元,是1987年的40倍,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占GDP 的24.2%。其中,海洋渔业增加值达到58.8亿元,约占全省 渔业增加值的16%;海洋渔业吸纳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占全 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618元,是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总之,海洋经济已成为威 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强力引擎,效益显著,贡献巨大。
二、 威海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把发展 海洋经济作为全市的最大优势和重大产业支柱摆上工作日 程。市领导带队,多次到省内外进行考察学习,认真搞好"海 上威海"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海洋现代化"战略,建设国 家级的现代化海洋与渔业示范园区等一系列海洋产业区域 性发展政策措施,加快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2)积极推进海洋四大工程建设,打造海洋经济"航空母 舰"。依靠市场运作"海上威海"建设,加大投入,四大工程 建设的发展比较平衡。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注重质量和效益 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远洋渔船发展到100 艘,作业领域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和鲆鲽鱼类生产基 地。海洋与渔业三资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海 洋与渔业企业集团40多家,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国际 鲜销渔船100艘。2002年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3.14亿美元。 临港、临海工业迅猛发展。一批精深食品加工业及船舶修造 业等技术开发、改造项目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生产项目开始投 产运营。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制药业,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已 形成规模效益。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建成,海上大通道 建设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港口资源不断 整合,商港、渔港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助推器。全方位 对外开放的港口体系初步形成。开通了威海至仁川、平泽、 福冈、香港等地的客货运输航线。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新 推出天鹅湖、西霞口等高品位的"黄金海岸"旅游景点热线 10多个。不断优化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初期 的1∶1∶0.4调整到2002年的1∶1.15∶0.9。
(3)科技开辟海洋新天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引 导科技力量进入海洋开发的主战场。重点建立国家级海洋与 渔业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加快科技兴海步伐。全市承担 了17项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海洋渔业名优新程度、 良种覆盖率、效益大幅度提高,港航业、海洋勘探等科技含 量有了新的增加,科技对海洋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4)海洋综合管理在创新中发展。围绕"海上威海"建 设,大力推进海洋与渔业法制建设,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整 体推进海域使用审批确权管理及海域使用金征收与管理工 作,搞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勘界工作。加强海洋与渔业环 境保护管理。加大海洋与渔业执法力度。威海市被国家海洋 局命名为国家级海洋管理示范区。
三、 威海市的经验与做法对推进山东省"海上山东"建设的几点启示
山东省海岸线占全国的1/6,陆海面积相当,海洋区位、 资源、科技和对外开放优势得天独厚。海洋经济是山东省提出 的"三大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势发展的制高点,对全 省经济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海 上山东"建设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尽快建成海洋经济强 省,是山东省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认为威海市海洋经 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加快"海上山东"建设 有4点启示。
(1)要进一步加大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推进 海洋四大工程建设。目前,全省海洋产业结构尽管得到优化, 但层次仍比较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仅渔业就占到52%, 海洋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为此,要学习威海的做法, 在推进海洋四大工程建设进程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 度,使"短线"变"长线",在拉长产业链条的基础上,使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2)要高度重视海洋产业的技术构成和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相对威海,全省海洋高新技术的 发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海洋药物、油气开发业、海洋 信息与服务业等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和新兴 产业的发展,提高海洋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成为实现超常规、 跳跃式发展和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3)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海上山东"建设的运行 机制。借鉴威海市的经验,依靠市场化运作"海上山东"建 设,搞活投入机制,加大高效生态渔业和新兴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力度,坚持海洋开发与管理保护并重,打造海洋农牧化、 临海工业、海上大通道和滨海旅游强省。
(4)加强领导。"海上山东"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产业,省应借鉴威海市的经验,将海洋开发与管理摆上领 导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 行的政策措施,在重点市、县设专管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发展合力。
四、 关于加快"海上山东"建设的建议
进入21世纪,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千载难逢的历史 机遇期。沿海省市,尤其是广东省连续多年,每年都召开一 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加大投入,推进海洋经济发 展的措施;浙江省2003年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 议,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 济强省"。为了外学广东、浙江,内借威海经验,推进"海 上山东"建设,建议:
(1)组织筹备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由省领导带 队,省委政研室、省府调研室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 赴广东、浙江等南方省市考察学习、借鉴其经验。
(2)以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生态省为契机,组织制定并出台新的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快"海 上山东"建设、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政策、措施。
(2003年9月)

2004年8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