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莒南扬帆向洋天地阔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5:05 

阳春三月,记者到莒南县采访,处处感受到“转”出来的新气象,“调”出来的新效益:花生加工、磨料磨具、石雕石刻、条柳编等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冶金有色、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风光无限,新能源、新材料、临港物流等新兴产业朝气蓬勃,园区建设热火朝天,一条条高端产业流水线忙碌运转……

随着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莒南被列入其中的18个县(市、区)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莒南被列入全省28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沂蒙革命老区莒南县秉承老区之红,坐拥近海之蓝,保有生态之绿。红、蓝、绿构成了莒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鲜明的特色、最大的优势。近年来,莒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凭红而立,向蓝而生,因绿而兴,承接辐射,联动发展,唱响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去年,莒南县完 成生产总值 184.88 亿 元,增长12.4%;完成进出口总额6.64亿美元,增长52.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亿元,增长33%。

特色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

特色传统产业的提升,是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该县深入开展了“工业优化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双10”扩张计划,做大做强冶金有色、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花生加工、草柳编、石雕石刻、磨料磨具等传统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循环利用、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使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向低消耗、高质量的创新驱动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对传统的磨料磨具产业大力实施“两改一提高”技术改造工程,关闭淘汰了380多条落后生产线,有50多家企业开工建设了大型隧道窑,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其中,山东新亚新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建成了亚洲同行业最大的一条隧道窑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升级改造后,全县磨料磨具产量翻一番,达到年产量1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2%,出口量占全国的43%。

到去年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1.14亿元、增加值62.2亿元、利税 17.27 亿元、利润11.81亿元,分别增长50.8%、16.3%、54.9%和68.4%。

新兴产业扬帆向洋立潮头

“我们公司的主导产品利用空气作为能源媒介,实现3倍以上的能源利用效率,填补了目前国内零下15℃以下空气能热泵产品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空白。”在总投资6.53亿元的山东天光投资发展公司空气源热泵产业园内,企业负责人朱寅灿告诉记者。据了解,这是该县“十二五”期间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发展临港经济的一个缩影。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是推动临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产业发展上,莒南县借助、利用和转化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关联业,积极发展临港依存业,配套发展临港派生业,以临港产业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努力使临港产业成为支撑跨越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高端引领、下游延伸、关联配套,形成了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鼎足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已形成了以鑫海科技、同三矿业为龙头的冶金有色产业,以阜丰、龙飞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工程产业,以义信机械、碧海机械、白龙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以玉皇、绿润、金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三方、凯利为龙头的化工产业。去年,全县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65家,比2010年增加35家,其中过10亿元3家,过50亿元1家。

科技创新助推企业添“双翼”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靠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靠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莒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一兵如是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在莒南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带头和引领作用。阜丰集团是莒南县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际化生物制品公司。该集团自2006年以来,先后参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两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同时自转研发多项科研成果,申报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该公司“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全市4个获批实验室之一。依靠技术创新,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味精和谷氨酸生产商、全球第三大黄原胶生产商。山东天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UIL国际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天宝空气能热泵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接受韩国空气源热泵的世界性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的“天宝TEMPIA” 牌空气源热泵技术产品空调、供暖和热水三合一冷暖机组,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作为能源媒介,不用锅炉、不用燃气,循环利用空气和重复利用废水中的热量,创造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实现了零碳排量、运行成本仅为1/3,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最高境界,不断倡导新能源的再生利用,开启了亲近大自然环境的能源新纪元。

针对多数企业科技资源匮乏的实际,该县积极引导企业根据发展定位和技术需求,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大专院校攀高亲、搞联合,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凝聚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科技成果转化。

载体建设搭起腾飞新平台

工业园区是扩充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平台。依托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莒南县主动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苏北沿海开发战略,通过主题招商、项目推介、经贸洽谈等方式,构建港与县、县与县、企业与企业多方联动发展格局,着力开发建设“一区(莒南经济开发区)、三园(临港产业配套园、临港国际物流园、大店工业项目聚集园)”,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

经济开发区凸显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优势。规划建设面积26.7平方公里的莒南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83公里、道路绿化186 万平方米,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污水管网建设同步跟进。为加快升级扩容步伐,莒南经济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关联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建设冶金工业园、化工工业园、机械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园中园”,培育了生物发酵、有色金属、装备机械、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去年,莒南经济开发区共落地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77.51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6个;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62.32%,在全市连续4年获县区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名。

对接蓝色经济,临港产业配套园发挥临港优势。莒南临港产业配套园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主要围绕日照精品钢配套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建设招大商、招好商。目前,已有山东同三矿业等5家企业建成投产,去年实现产值10亿元;新引进的宁波客商投资1.1亿元的永盛铸造等5个项目,预计投资超过30亿元……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3/20120315/news_20120315_184430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