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乘势而上抢抓重大机遇 激情创业深耕蓝色沃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5:21 

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后,烟台市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抢抓“蓝黄”两个国家级战略相叠加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以新的激情、新的干劲投身蓝色经济区建设新的征程,全力向建设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目标迈进。一是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建设氛围。紧锣密鼓地搞好宣传发动,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1月25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全省精神,研究落实意见;2月23日召开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通过电视直播深入镇、街;市委将今年第一次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主题确定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市蓝办编制蓝色经济区建设要点解读“一本通”和“蓝色地图”,全市机关干部一手一册,真正使蓝色经济区建设入脑入心。二是形成了更为有力的组织保障。将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两项重要工作整合纳入到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作为烟台市“十二五”发展九项重要工作的第一项,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书记、市长牵头、15位市级领导分工负责、23个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委员会,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全面加强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推进体系。三是努力掀起了新的建设热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力度,在北京项目推介会上,集中推介项目34个,中冶国际商务城、无线宽带物联网产业示范园等6个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685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居全省首位。2月24日,成功举办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融资洽谈会,为上百家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起合作平台,达成意向资金330.5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资金需求。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烟台市担子岛通过全省专家论证评审,入选国家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开发名录。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总体规划形成初稿。
当前,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全面转入加快实施阶段,烟台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以更加扎实高效的工作推动蓝色经济科学、跨越、率先发展。
一、落实规划和试点方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抓好规划实施。根据国家规划精神,修订完善并正式出台《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制定规划贯彻落实意见,出台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加强检查督导和协调服务,促进规划全面落实。二是落实好试点方案。组织专门力量搞好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无人岛保护开发试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等十大试点政策研究,将百个重点事项分解落实到部门、县市区和高等院校,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上衔接和争取,确保政策的后续落实。三是加快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设立蓝色经济专项资金,促进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推动3-5家海洋企业上市和发债,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进入国家创业风险投资试点,保障蓝色经济区建设资金需求。
二、推进海湾海岛开发,打造区域发展亮点。发挥海湾海岛和沿海港口群两大突出优势,重点加快推进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和龙口人工岛群、丁字湾、牟平滨海、莱州临港产业区“一岛四园”开发建设,努力打造成全省蓝色经济发展的亮点。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总体规划一季度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龙口人工岛群年内基本完成7个岛的围堰工程;出台南海新区建设意见,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旅游度假设施建设,打造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牟平滨海开发争取年内吹填滩涂1万亩,龙湖城市综合体前海商务区开工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推动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加速崛起;莱州临港产业区重点加快园区整合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能源矿产资源利用示范区,成为带动烟台融入“黄三角”建设的桥头堡。
三、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一是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重点加快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长效缓控释和靶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5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促进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推进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省部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采取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培强做大大宇造船、来福士、东方海洋等海洋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杰瑞石油等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健全蓝色经济项目库,积极组织参加赴香港、日韩等重大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海洋特色突出的高端高质项目。三是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一批特色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完善配套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突出港口的带动作用。抓好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莱州港区建设,西港区原油码头力争年内获得国家批复,西港区至淄博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进行主体施工,加快建设一批5-30万吨级泊位,大力发展矿石、煤炭、集装箱和客滚运输,打造面向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二是突出重大交通设施的支撑作用。加快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烟台潮水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等战略性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三是突出人才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加快海洋人才培养,调整完善学科设置,培育更多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突出生态环境的约束作用。重点推进环黄渤海海洋灾害预测与防灾减灾中心和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建设……查看全文:http://www.sdlb.gov.cn/art/2011/3/14/art_535_30222.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