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渔民迎来开海日 各项成本提升喜忧参半

来源:山东蓝黄两区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5:54 

9月1日中午,在山东青岛西海岸的积米崖中心渔港、后岔湾的渔码头,蛰伏了漫长3个月的黄海、渤海伏季休渔期后,渔船们没有鞭炮声,各自离码头奔赴捕鱼区作业,期待今年第一网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的船员工资提高和柴油价格上涨,许多渔船的船老大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油品人工费提升让渔民高兴不起来

今天上午10时许,记者在积米崖港口看到,准备今天开海的渔船似乎没有了往年的气氛,经过休渔期后,许多渔船都进行了检修,重新刷了油漆焕然一新,但船上少了往年忙碌的船老大。来自河南的船员和师傅告诉记者,船老大一共养了两艘450匹马力的铁皮船,像他们这样的船只,一艘船最低需要7、8位船员,由于人工费上涨,都临近开海了,船员都没有招齐。和师傅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两年以上的船员都属于老员工了,每个月除了吃住可以拿到上万元的工资。

来自胶州营海的船老大王师傅称,最近柴油的价格每吨又上涨了200多元,像他的500匹马力的船在海上呆个3天回来,如果拉不上什么鱼,再搭上每天2、3千元的人工费和生活费,就是赔了血本。

小渔船近海捕捞只雇家人

中午12时许,记者驱车匆忙赶往开发区的后岔湾渔码头,记者看到最后的三条东营地区的400匹马力铁皮渔船刚离码头,向海中捕鱼的海域驶去。但浴缸中近百条小马力的木壳渔船却在不紧不慢的修补渔网和蟹笼等渔具。来自山里南庄社区的薛师傅,看着记者拿着相机到来,黝黑的脸庞露出憨厚纯朴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有60多岁的年纪了,对于大半辈子以打渔为生的他,已经像农民种地一样,打渔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薛师傅说,由于近年来海上的乱捕乱捞,已经见不到几十年前近海的大量鱼类了。出去一趟只要能够本,赚上些新鲜的好海货,让家人不要断了海鲜。为了节约成本,一条小渔船上面都是一到2个家人,都是在近海转悠不走远。

收海货的“吃不饱”

昨天下午17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了长年在后岔湾码头做海鲜回收小生意的郭孝星师傅。了解到记者的问题后,郭师傅说,开海第一网还不知道能否收到一些满意的海货。一些大马力的渔船一般要2、3天的时间才能回码头。当天下午回来的都是一些几十匹马力的小渔船,所收过来的海鲜种类倒是不少,有对虾、八带鱼、蛎虾、海螺、虾虎、螃蟹等,但是数量却很少,也就是200斤……

查看原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9/02/c_117181053.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