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港区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思考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5:57 

青岛保税港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省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势突出,政策功能富集,体制机制灵活,开放层次最高。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互动联系更为紧密,建设自由贸易区成为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的重要选择。近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于今年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抓住这一难得契机,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升级,对于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特别是深入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是必然趋势

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港区,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4.6%。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秘鲁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启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不仅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培植我省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首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也是开放大省。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开放的力度、深化的程度还不够,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缺少大的对外开放平台和载体。自由贸易港区与保税港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突出特点是: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开放的层次更高,带动辐射力更强。依托青岛保税港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用好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等于拥有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山东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宽的渠道,促进山东的开放型经济走向更高层次。

其次,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我省“十二五”规划将青岛西海岸确定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板块。保税港区地处西海岸,为“特区中的特区”,集中了我国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所有核心政策,并汇集了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等功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功能的完善。这些政策、功能与青岛乃至山东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相叠加,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添了推进动力。

再次,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我省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山东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各类生产要素富集。加快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将青岛港这一国际枢纽港的建设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特殊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形成高度透明、市场化运作、与国际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口岸,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实现海陆统筹、区港联动,增强对内陆地区的拉动辐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我省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要素资源快速流动,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2/20120222/news_20120222_1814099.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