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幸福福山 隆起民生福地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6:08 

王懿荣广场

“福山福地福人聚”。

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部,有一座以盛产大樱桃而闻名世界的迷人之城——烟台市福山区。这里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中国大樱桃之乡”;这里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的发祥地,是中国“鲁菜之乡”;这里是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书法之乡”;这里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

福山区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争先发展民生事业,民生工作走在烟台市乃至山东省前列,惠民、利民、富民年年有新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财政投入比例年年有提高,今年更是提高到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福山高调建设的民生工程,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座富美和谐文明的民生福地在福山快速隆起。

经济大发展 民生大手笔

民生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去年,该区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长24%,经济结构日趋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这得益于近年来福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倾力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特钢制品三大主导产业,突破发展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培育扶持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高端信息软件为主的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06年以来,该区累计引进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19个,其中德尔福、本田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达到19个,宝钢、上汽等大型央企投资项目12个,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项目4个。159个市级调度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先后有投资2.4亿美元的通用光伏、5亿元的采埃孚转向系统、6000万美元的科孚德机电等11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矿山救生舱、3500万美元的一林机床等32个整车整机项目落户;福美软瓷、万华节能建材等14个新兴产业大项目落户,投资9000万美元的英联生物、4.5亿元的金尚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支撑未来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高端信息软件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该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对外开放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连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发展不忘民生根本,财政“蛋糕”大块惠民。近年来,福山区年年安排实施十件为民实事工程,累计投入近20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累计投入近30亿元,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事关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重点工程,为民生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改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是福山区民生投入的“重头戏”。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及课本费。投资近亿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安全改造;启动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完成了中小学“班班通”工程;从2002年起,在全省率先实行职业教育“补、奖、减、免”鼓励扶持政策,每年从区财政拿出资金,对进入职校的区内学生给予一定补助,并投资7亿元建成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率先启动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以“两免、三补、三提高”为核心的农村慢病防治体系,受益群众1.35万人。跻身全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52个试点县市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功列入国家首批试点,适龄人口参保率达到100%。高标准完成了福山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7处镇街卫生院及94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工程,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1.2亿元,完成门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全省水利十大经典工程之一。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完成经济适用房120套、廉租房80套、公租房400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连年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投入1200多万元,对市政基础设施、市容市貌高标准进行了修复完善、集中整治,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鼓起市民“钱袋子”。启动实施了三年大造林、水系造林绿化等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7%和43.5%,造林绿化工作在省市考核中名列前茅。目前,该区银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工程,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福惠花园一期和24万平方米的楮佳疃集中居住区项目基本完成,19个集中居住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累计完成农村住房建设2万多户,连续两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列第一。倾力引导农民发展城郊型高效优质农业,先后注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商标31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福山大樱桃”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和注册商标。去年,该区大樱桃总产值突破5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820元,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山大樱桃品牌价值确认为8.8亿元,荣获“中国樱桃产业最具国际竞争力十强区”称号。去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930元、12466元,是2007年的1.8倍和1.9倍,年均增长15.2%和15.5%。

加大文化民生设施投入,引领百姓奔“精神小康”。加速推进文化强区战略,启动建设总投资500亿元的“银河明珠”工程,该工程北起沈海高速、南到张格庄镇、沿内夹河流域自北向南推进,全长17.2公里,涉及文化广场、城市综合体、观光农业等标志性项目20个,其中“一路一场两条街,一河一岛三座山”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投资4亿元的王懿荣广场和8亿元的青龙山美食街主体工程已完工,天府商业街改造已基本完成,夹河岛综合开发已进入全面规划设计阶段;南部水上新城、金悦水岸、城市综合体、圣玛特休闲广场、奥特莱斯购物城和一千亩的有机蔬菜观光园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投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新建革命烈士陵园,打造福山区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利用鲁菜之乡、中国大樱桃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效应,成功举办了“鲁菜进世博·福山美食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等活动,连续5年举办中国·烟台大樱桃节,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架起“连心桥” 服务心贴心

物质有保障、精神很满足,堪称真幸福。新形势下,群众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出新要求,福山区超前变革管理模式,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一线,贴近群众民心,着力打造亮点服务工程,以此提升百姓的满意度。

“联村联户心连心”是福山区创新服务模式的一大亮点,它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去年3月份以来,福山区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与全区231个村居和6.98万户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开展“联村联户心连心”活动,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从区直机关到镇街、村居以及基层站所、医院、学校,每个单位都联系1个以上村居,全区231个村居都有联系单位;从区级领导到一般干部,每人联系20户左右群众,区内6.98万户群众都有联系干部,联村联户工作实现“两个双向全覆盖”。联村单位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所联系村一起定期开展班子之间的谈心交流,定期召开单位联村组织生活会,在干部联户中,配套建立了记工作日记、递交“联系卡”、汇集疑难问题三项工作制度,让干部以惠及于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肯定和拥护。活动开展以来,联户干部共走访联系群众22.6万户次,解疑释惑2.2万件,解决问题3400多件,排查矛盾纠纷1500多件,调处成功率98%。在烟台市一年一度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福山区得分比上年提高2.8分,在全市列第四位……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2/20120220/news_20120220_1811072.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