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方发展向东看 新都心成蓝色跨越新引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青岛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蓝图,身处“大青岛”的地理中心,四方区东部青岛新都心复合生态、居住、商业、商务等功能,并通过地铁及纵横交错的城市快速交通干线,发挥城市核心区所具有的聚集与辐射作用。
新的发展时期凸现四方区位优势
2012年,青岛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2月份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年五年,青岛将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成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举措。在青岛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城市空间布局有过几次重大调整,每次调整都带来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例如:1992年城市“东扩”,以市政府的东迁为标志,带动了东部组团的发展;1994年修编青岛总体规划,正式提出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2008年,开始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即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在建设发展中强调生态和环保的理念,“大青岛”的空间布局由此展开。
在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份规划中指出,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
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深入推进,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已经成为打造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此,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这一青岛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
其中,三城联动是以胶州湾为核心,形成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四方区身处东岸主城区,承接发展中的北岸与西岸主城区,地处三大主城区枢纽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实现蓝色跨越,必然带来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而四方区正处于老城区功能再造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从工业生产型功能区向服务型功能区转型,顺应了当前“大青岛”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方发展“向东看”
在今年的四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山东省大力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市加快建设“蓝色硅谷”、全力筹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重心逐步北移,为四方加快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
近年来,四方着力推动工业生产型功能区向服务型功能区转型,2008年以来新引进项目98.2%为服务业项目,三产比重较2007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依托辖区科研院所推进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包括橡胶谷(科大都市科技园)、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生物科技产业园、汽车贸易服务园、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海尔智能产业园、现代物流商务园、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
今后五年,四方区将大力实施“组团发展、两翼带动、轴线集聚、园区支撑”战略。“两翼“是指东部新都心、西部滨海新区。四方区将突出抓好“东西两翼”开发建设,加强龙头示范项目招商与推进,切实打造成青岛主城区的新地标。
处于四方东部的“新都心”区域,近年来已是万科、海信、中海、青建等知名房地产商云集。地铁一期开建,使新都心成为连接城市核心区和北部城区的中点,改变了区域的城市价值。
看好区域发展前景,新都心片区开发扎实推进,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全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尼斯酒店、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青建太阳岛开工建设。
作为新都心的主力开发商,青岛万科已先后在该区域内开发万科金色城品和万科城两个项目,将一流的建筑带入四方区,改变了区域城市风貌。凭借万科品牌的号召力,并看好新都心的发展潜力,青岛众多中高端购房人群集聚新都心,这里已成为青岛主城区最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
后工业社会的“新都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青岛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引用了“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
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早在2009年,新都心规划之初,便总结过去十几年青岛城市化经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规划区域功能,这与当前青岛“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定位非常契合。
根据“新都心”总体概念性设计,将规划为“一心、一环、两带、三大国际社区”。一心,即利用双山公园建成一个山体的生态公园;“一环”就是一条环形景观轴,它把各个主要的使用节点连接起来;“两带”即沿着重庆南路和黑龙江路的两条重要的经济产业带;“三大国际社区”包括双山北片区、双山南片区(万科城住宅部分)、大山片区(万科金色系列)。
沿着两条主要的产业带,绿色轴线围绕起来的区域,除了复合使用的商业中心以外,还有区域性的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企业研发基地、汽车产业园等。双山生态公园内除了公园本身之外,山上还有小型的文化艺术中心。重庆南路上的复合商业区将结合原来老工厂的改造,建成复合使用的片区;重庆南路上区域性商业中心将结合办公和创意产业。
新都心规划,即兼顾了老城区的历史沿革,又复合了生态、居住、商业、商务等功能,并规划有汽车销售、科技研发等产业,呈现崭新的城市功能。穿行而过的地铁及纵横多条城市主干道,使新都心对“大青岛”乃至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强大的聚集与辐射作用,可以预见“新都心”会成为青岛后工作社会城市产业转型的典范区域。
名词解释
新都心:以双山周边为主体,北岭山、嘉定山为依托,将长沙路、清江路、南昌路、黑龙江路围合的约3.98平方公里区域确定为新都心规划范围。青岛新都心位于市区中心位置,地处台东商圈、市北CBD及李村商圈交汇地带,毗邻新建的青岛铁路客运北站,跨海大桥从此接入城区,今后的地铁也在此建站,交通十分方便。
根据规划,双山将建设山体公园,南侧主要发展居住商务,东北侧也是居住商务。
福州路打通建核心商务
根据规划图,重庆南路到黑龙江路的这一段福州路将打通。从黑龙江路往西的一侧,福州路上将有三块地作为商务金融用地。整个福州路两侧要打造核心商务区。
山体公园确定规划范围
整个双山区域为四方区重庆南路、清江路、清江支路、台柳路、哈尔滨路、黑龙江路、合肥路和蚌埠路围合区域。布局结构为“一心、三片”。其中,一心指的是双山生态公园,“三片”指的是,双山南侧居住商务片区、双山东北侧居住商贸片区和福州路两侧核心商务片区。根据规划,山体公园的区域为规划一号线以北、合肥路以西、重庆南路以南、淮安路以东。该公园已经规划为爱情主题的休闲公园。
新都心6条路年内完工
包括台柳路在内的6条道路年内完工,将给居民出行提供极大便利。这6条道路分别为台柳路、规划一号线、淮安路、规划四号线、清江路、清江支路,其中台柳路作为贯穿四方区的一条重要道路,三期工程完成后将全面打通。“6条道路总投资10812万元,现在建设工程前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据介绍,6条道路已经完成土地审批、规划选址、规划方案,管网综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规划手续的办理工作。“道路建设后配套设施也会跟上,并且增加道路景观建设。”6条道路建成通车后,新都心周边路网基本成形。
双山将成为岛城新婚纱景区
四方区新都心组团发展给双山带来良机,双山被列为山头公园整体规划,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打造成爱情主题公园。根据设计方案,设计院从“双”字入手,将其引申为“比翼双飞、情定双山”的意义,打造以爱情为主题的时尚公园。“双山规划建设心心相印、真爱起航等景点,适合新人拍婚纱照,等建成后可以和八大关海景区呼应,完善岛城‘山盟海誓’的婚纱景区。此外,明年还将专门修建婚庆活动场所,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栽种玉兰、樱花等树木,项目将于2013年完工。
双山周边区域规划公示将建4所幼儿园1所小学
日前,青岛市规划局公示了四方区双山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规划(草案)显示,规划位置位于四方区重庆南路、清江路、清江支路、台柳路、哈尔滨路、黑龙江路、合肥路和蚌埠路围合区域。规划内容为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
从规划布局图上了解到,双山区域规划有三个6班幼儿园和一个8班幼儿园,还规划有一所36班小学。在靠近黑龙江路和合肥路的路口,规划了一处社会停车场,车位为225个。同时,还有两处市属办公用地,五处商业金融业用地。
2012万科城交付,实景兑现承诺
2012年6月底,新都心中心区域首个大盘-万科城即将迎来纽约街区及阿姆斯特丹街区的交付,年底东京街区也面临交付,全年交付1000余套,交付面积超过10万平米,商业也有6千余平米同期交付,关于“好城市”的承诺即将实景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