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蓝海之山东文登巡礼:绘就海陆大“蓝”图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整体推进过程中,如何抢抓蓝色机遇,决胜未来发展,文登的思路清晰而明确:集全市资源要素合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市资源要素为依托,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加快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指导原则:坚持海陆统筹;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生态环保;突出文登特色。
■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强势增长极,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探索建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区,把文登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高标准开发“四山五泉一线”优势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打造山、海、泉养生休闲新城。
■发展目标:蓝色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
区域经济质量显著提升———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50: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均为100%;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长远目标: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45:5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生态市标准;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三大功能区”统筹海陆布局
文登市大力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南海新区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海洋经济新区,构建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相呼应、产业向南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文化商务区三大功能区集中的发展格局。
■核心区域———南海新区
□区域规划: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海洋经济新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滨海、滨河景观主轴以及南海新港、圣海路、疏港铁路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临港产业区,主要依托南海新港,重点发展海洋高新产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主要依托万米金滩和万亩松林,重点发展滨海度假养生产业,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东西两区产业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亮点扫描:今日之文登南海,已经从一片盐碱荒滩变成了一座活力四射的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
坚持配套先行,各种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各种管线一次下地,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50亿元,路、水、电、暖、气、排污等“十通一平”设施基本到位,医院、学校已投入使用,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南海新港高速推进,疏港铁路规划出炉……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南海新区已有15家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进驻,9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地开工,初步培植起了新能源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基地、大型环氧乙烷生产基地、现代化海洋运输物流基地、科教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七大海洋新兴产业。
2012年,南海新区将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实现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目标是:将南海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副中心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科教创新基地,创业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以及对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重要支柱———经济开发区
□区域规划:依托区位及产业优势,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大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前景效益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繁荣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涉海服务业,进一步壮大高端产业群体和实力,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聚集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亮点扫描:文登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示范区为目标,极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开发建设层次,近几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多亿元,建成及配套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切实增强了对高端项目的承载能力。
同时,他们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骨干企业普遍实施了三轮膨胀升级项目,完成技改投入100多亿元,并建起了28个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组建了电动汽车、智能工具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中科院和中物院技术转移分中心,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倍增式扩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质的跃升。
依托骨干企业,开发区大力引进高端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加快培植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相继引进了美国史丹利工具、韩国高档汽车座椅系统等100多个高端项目,初步培植起了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三大优势产业,全部列入省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重要支撑———城市文化商务区
□区域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加快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综合服务、生活居住、生态休闲五大组团建设,重点培植文化、商务会展、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新型房地产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完善服务。
□亮点扫描:坚持以建设服务功能完善、高层建筑密集、生态水系环绕、生活创业两宜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文登文化商务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打造。目前,该区已完成投入60多亿元,拉开了34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重点规划了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综合服务、生活居住、生态休闲五大组团,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建设了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博物馆、国家级职教中心、体育学校、体育馆、体育场、电视制作演播中心等大型文体教育场所,为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引进建设了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贸中心、海地大厦、中顺国际商务大厦、财富大厦等一批商贸会展项目和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为发展商贸会展产业提供了载体。
新汽车站、新火车站相继建成,形成了集国际机场、开放港口、桃威铁路、高速公路等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15个专业市场、20多个大型流通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1/20120116/news_20120116_1775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