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以和平方式寻求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1:09 

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8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统筹谋划,为做好海洋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本期开始,本版推出“专家解读海洋强国战略”专栏,邀请我国海洋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海洋强国战略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波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渐成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官员及媒体纷纷作了各类解读。习近平总书记7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体学习时就海洋强国发表的重要讲话堪称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系统的诠释。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就海洋的战略地位及作用、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海洋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中国海洋强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时代条件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海洋强国之路的两大显著特点。

一是“和”,即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拓展海上权力和海洋利益,核心是以和平的形式谋求海上崛起。历史上,各海洋强国的崛起无不伴随着大规模战争,英国、美国、日本等均是通过海上战争奠定了自己的海洋强国地位。中国几乎与周边所有的海上邻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海洋争端,多数国家的实力远逊于中国,但中国一直倡导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再次强调“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和”的本质是中国对海上武力的克制及对和平环境的诉求,中国海洋强国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这首先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密切相关,海洋战略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之路自然不能违背和平发展的大局。其次,和平的选择也得益于当今海洋秩序的相对开放性。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发展,世界海上通道的安全、公海航行的自由日益依赖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努力,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地维持世界海洋的秩序,中国有可能通过承担国际义务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海上权力地位。另外,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现代海洋秩序也给予世界海洋国家一个相对平等的参与国际海洋政治的机会,为各国通过外交博弈、国际法斗争等解决纠纷、扩大影响创造了条件。

二是“新”,即超越对海洋的控制,转向重点寻求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虽然提出海权理论的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早已作古,但其有关海洋控制的理念依然为世界各海洋国家所推崇。任何大国的崛起,总是物质追求和社会追求的统一。中国有着独特的地缘及文化特点,面临着亘古未有的艰巨的发展任务,又处在一个新的海洋秩序演进形成之际,在内外因的联合作用下,很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事实上,中国也正在积极探索实践,将重点放在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之上,以自有海洋空间为基础,以公海、海底等公共海洋空间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是将大部分的篇幅放在了对海洋的有效利用与开发的议题之上。他提出“要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及效益,转变发展模式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非常鲜明地重申了中国海洋强国与众不同的新路。这条新路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开发为目标,将主要依赖外交、科技和经济手段,通过公平竞争、国际合作及谈判协商等和平的方式去拓展海洋利益......

查看全文:http://news.ifeng.com/mil/3/detail_2013_08/05/28274643_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