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中国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

来源: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   发布时间:2004-11-21 03:27:28 

(1997年)

海洋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选择以及为之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大政方针。

海洋对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制定和实施我国21世纪海洋战略,既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建设海洋强国、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海洋权益、保卫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进步与繁荣,对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结合世纪之交的国际大背景,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试图勾画21世纪中国海洋发展蓝图,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发展道路,并提出如下战略构想。

()21世纪海洋战略的原则和目标

121世纪海洋战略思想与原则

制定我国21世纪海洋战略,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面向21世纪,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民族意识,把走科技兴海之路、开发和保护海洋、强化海洋的综合管理、增强海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为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全面振兴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为贯彻上述思想,在制定21世纪海洋战略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海洋战略的核心是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是实现海洋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制定海洋战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原则。

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同步的原则。海洋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双重神圣使命,也是人类走向海洋、征服海洋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开发利用海洋必须与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确保海洋环境的健康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适度快速发展的原则。海洋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还很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中,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国力和海洋的区位及自然优势,坚持适度快速发展,增加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海洋经济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并争取在一定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海陆一体化开发的原则。海洋是由海岸、海面、水体和海底构成的立体空间。海洋资源是复合的、多层次的,只有陆海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海岸带的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进而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海洋开发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原则,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使海岸带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向相邻的广大海域和邻近陆域辐射,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经济开发带。

科技先行的原则。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海洋开发是建立在最新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坚持海洋开发科技先行的战略原则,才能超前发展海洋新技术(含适用新技术和高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加速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海洋开发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使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协调发展的原则。海洋开发涉及诸多行业,海洋保护和管理涉及许多领域和部门,海洋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处理上述诸多行业、领域、学科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管理海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按照协调发展的原则来处理产业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

国家海洋安全权益原则。保卫国家的海防安全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是国家海洋战略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海洋开发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国家海洋安全权益原则,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才能保证海洋开发有序进行,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1世纪海洋战略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使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l/4,使海洋产业能够承载全国人口的1/4乃至更多,使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海洋军事强国之列,从而使我们在拥有一个960万平方千米的“陆上中国”的同时,拥有一个在约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上耸立起来的“海上中国”①。

具体分三个阶段落实。

第一个阶段,2001-2015年为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使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10%左右;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七大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滨海旅游业、船舶制造业、海洋服务业)基本形成;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5454;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浅海利用率为30%,滩涂利用率达到60%;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基本建成;海洋综合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海洋集中管理体制形成,多职能、现代化的海洋执法队伍初具规模;海洋国防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海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个阶段,2016-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批新兴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信息、海洋矿业、海洋环境等)形成,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沿海带动内陆战略的实施使地区差距逐步缩小,一批各具特色的临海经济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海陆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l8%左右,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3545;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浅海利用率为45%,滩涂利用率达到75%;海洋外向型经济、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达到沿海发达国家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防战略防护体系基本建成,我国的海防军事实力和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区域性海洋军事强国之列。

第三个阶段,2031-2045年为海洋事业全面腾飞阶段。这个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25%以上,海洋经济建设实现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海洋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35;新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全面开发阶段,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以上;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管理、海洋环境、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海洋国防现代化;中国由一个海洋大国步人世界海洋强国之列,海上中国建成。

21世纪末,我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增加值的35%以上,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国。

()实施21世纪海洋战略的条件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看出,实施我国的21世纪海洋战略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1.天时——良好的国际环境

从国际形势看,“冷战”已经结束,总体趋向缓和,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朗。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大国关系在继续调整。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民族要团结,经济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和平和发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世界的主旋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海洋产业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当今一股空前的“海洋热”席卷全球,世界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保护海洋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重要领域,强调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和资源,从而突出了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1993年,第48届联大又做出了决议,敦促各国把海洋的综合管理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l99411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开发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为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各沿海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新对策。日本新近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前首相竹下登和许多政府要员在该委员会中任职或兼职。韩国政府决定在今后的10年中拨款300亿美元用于发展海洋事业;成立了以金泳三总统为首、13名部长和7名知名人士为成员的国家海洋委员会,并设立海洋部,以加强对全国海洋事业的领导。葡萄牙政府和国际海洋学院共同发起,于199512月成立了独立的世界海洋委员会。

2.地利——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

21世纪被许多有识之士称为“太平洋时代”。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l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在访华前夕发表谈话,认为“整个太平洋盆地将是世界的未来”。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主张。韩国、东盟各国、澳大利亚以及所有环太平洋国家,都对“太平洋时代”的观点持积极的认同态度。世界经济技术中心正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近年来,“太平洋时代”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太平洋地区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重要舞台,太平洋将成为21世纪海洋开发的中心。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又处在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位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我国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经济合作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对外开放比内陆面宽、速度快。从80年代初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开始,l984年从北到南开放了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相继建立了l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还先后开辟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5个经济开放区;l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省大经济特区,从而使沿海地带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地带。过去的几十年里,依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生并繁荣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文化,使沿海成为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我国沿海地带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l3%,养育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60%。沿海地带的经济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沿海地带是全国科学技术力量最密集的地区,尤其是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人员多而集中,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沿海省份县(市、区)以上部门属全民所有制独立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占全国的48%,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人数占全国的60%,高等学校数量占全国的48%。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力量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海洋研究开发的基地和海洋教育发展的中心。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拥有广阔的海洋活动空间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砂矿资源、卤水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旅游资源、基岩岸线及港湾资源等。21世纪我国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必定能实现“海上中国”的战略目标。

3.人和——国泰民安,心系发展,国内海洋开发形势喜人

从国内的政治经济大环境看,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法制,政通人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政局稳定,民族和睦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八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建立起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水利建设得到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建设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支柱产业快速成长。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区域经济不同程度地发展壮大。科技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国防建设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海洋和海洋经济的发展。l992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靠海,还要注重研究海洋经济。……要看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远景,看到资源的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一场激烈斗争。”1994年,在国家海洋局建局3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为之题词:“振兴海业,繁荣经济”、“管好用好海洋,振兴沿海经济”。l99610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题词:“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石油”。这为海洋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产业无论是传统的渔业、盐业、运输业,还是新兴的海洋石油、滨海旅游等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基础较好的海洋产业体系。1994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l 7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l99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2 400多亿元,海洋产值5年翻一番,平均年递增达24%。l996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2 870亿元。尤为可喜的是,沿海省市的海洋意识明显增强,纷纷采取一些大动作、新举措,竞相开发海洋,出现了“群龙闹海”和“群雄逐鹿海洋”的喜人局面。

山东省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自1991年提出实施“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以来,组织力量向海洋进军,耕海牧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海上山东”建设成就卓著,形势喜人。辽宁省在提出建设“海上辽宁”战略设想之后,省委、省政府于l9968月召开了建设“海上辽宁”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等省级领导以及70多个部门及市地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出台了《“海上辽宁”建设规划》,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海洋水产厅和各涉海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海上辽宁”建设综合协调小组。福建省继提出“山海经”之后,省委做出了“再创海上优势,大做海的文章,建设海洋大省”的重大决策,并在1996年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把“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大省”作为福建省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战略突破口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大海洋开发力度,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决定》和《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省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的科技兴海专款,用于走“开海兴闽”之路。海南省在建省时就提出了“以海兴岛、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新近又推出“科技兴海”的“蓝色狂想”。广东省继l993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想之后,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了两次全省海洋工作会议,出台了《广东省海洋产业“九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渔港建设的议案》,决定从l994年起,每年拿出8 000万元,连续10年共投资8亿元用于渔港建设;另在“九五”期间投资216亿元用于实施海洋战略工程建设,并已初步确定了21个海洋重点开发项目。江苏省在发出“向海洋进军”的号召之后,在19964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设想,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决定用56年时间,开发百万亩滩涂。浙江省在制定《海洋开发纲要》之后,计划在“九五”期间多渠道筹措80亿元设立海洋开发基金。河北省在提出“立体开发海洋”和“陆海经济齐抓”的战略之后,又提出了“陆海并重、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综合开发”的科技兴海新路子。上海市在提出以沿海区位优势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之后,最近又推出依托“四大优势”实施“三步计划”、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新举措。广西在提出“蓝色计划”之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了把北部湾建成大西南的出海通道的建设步伐。天津市在提出加快海洋开发、使海洋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的想法之后,加快航运建设步伐。l994年,天津港吞吐量突破了5 000万吨大关。吉林省没有海岸线,他们主动争取图们江的出海权,1995126日在联合国总部大厅,中、朝、俄、韩、蒙5国签订了开发图们江地区协议,迈出了“开发珲春,开发图们江,发展与东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可喜步子。远离海边的北京,也与河北的唐山联营,扩建唐山港,寻求自己的出海口。一场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大力发展以海洋经济为特征的“蓝色风暴”正在沿海地区刮起,并有向内陆蔓延之势。

()实施21世纪海洋战略的意义

1.政治意义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奠定我国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人类走向海洋,是同人类摆脱自然奴役能力的提高相联系的。海洋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无论是公元前l600年前后的爱琴海文明,还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继而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随着海洋经济的繁荣而产生的。“地中海时代”的文明之所以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航海为代表的海洋经济的发达。广泛的航海活动使贸易变得极为方便,并使得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能够向四周辐射,将地中海、红海、黑海以及大西洋沿岸众多的古代民族纳入文明光环之中。从16世纪开始,同样由于航海的发达、贸易的繁荣以及与之俱来的扩张、掠夺、侵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迎来了“大西洋时代”。在“大西洋时代”,欧洲及北美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进一步发展、繁荣与演进,随后以种种形式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战国时期韩非曾说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自古代起,我国人民就开始走向海洋、征服海洋,在海洋“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于航海,唐、宋、元时期发达的海外贸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数百年过去了,西方沿海国家走海上强国之路,发挥其海洋区位和海洋经济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而中国则长期实行着“闭关锁国”政策。在海洋业方面越拉越大的反差,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后,才真正地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兴邦必须兴海,兴海必能兴邦。l9963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指出:“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时期。《纲要》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是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更大步伐的行动纲领。”在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为全面完成《纲要》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今天,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海上强国之路,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沿海大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且处在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位置上。可以预料,在21世纪,海洋必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走海上强国之路,既可顺应世界海洋开发大潮,抓住机遇,使我国搭上新一轮世界竞争的快车,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尽快把我国建成为世界瞩目的海洋强国,又可提高我国参与世界海洋事务的政治地位,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公正与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2.经济意义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壮大国民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首先,海洋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人类将依赖海洋来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翻开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可以看出传统的海洋产业仅仅局限于海运贸易、海洋捕捞和海盐生产,一些老牌殖民主义者则通过控制海洋通道和殖民活动来获取高额利润。随着海洋权益斗争的深入,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为标志,海洋作为国土的一部分得到确认,并逐步纳入沿海国家的版图。海洋国土的产生与形成,特别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可能。世界沿海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财富,向海洋寻求生存空间。于是,相对于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以旺盛的生命力崭露头角,并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倚重海洋这个资源宝库和借助于海洋的全球大通道的作用。开发海洋,大幅度提高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显得更加重要。l9965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该公约有关条款规定,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l/3(1991年中国已获得了先驱投资国的地位,在太平洋拥有一块15万平方千米的矿区)。应该指出的是,海洋有别于陆地,海洋是由海岸、海面、水体和海底构成的立体空间,海洋资源是复合的、多层次的,并广泛分布于海洋表面、海洋水体、海底和滨海,只要综合利用,其效益巨大。这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和最后的一块生存空间,是一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财富,我国在21世纪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而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其次,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可以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压力。

人口爆炸、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困扰着当今的世界。人们正怀着对海洋的期待迈向21世纪,而对于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压力的中国,这种期待显得更为强烈和突出。在“九五”及今后一个很长时期,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成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更新发展思路,开拓发展视野,从单纯在陆域经济上做文章,转移到向富饶的海洋寻找出路。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只要我们积极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海洋将会为中华民族提供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

再次,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海洋区位优势,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全面扩大开放,增加经济外向度,带动内陆腹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重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利用内资,开发利用海岸带及邻近海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其他经济,初步形成了一个沿海外向型经济产业带。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不但可以使上述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还可以利用海洋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扩大海洋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从而形成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除此以外,可以充分利用海洋具有公有性、流动性和立体性,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风险性且难度大,需要大量资金、高新科技和涉及较多行业、学科以及国际合作性强等特点,积极推进海洋经济体制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海洋产业中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各种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沿海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外向度最高、最有活力的地区。

海洋产业还具有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增强对内陆的辐射力,密切沿海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协作,优化资源(含剩余劳动力)配置,带动内陆腹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快海陆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差距,使我国沿海地区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引内联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经济的纽带。

3.国防意义

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构筑海上万里长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首先,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海洋历来是沿海国家的屏障,也是霸权主义国家侵略别国的通道。在中华民族l00多年的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频繁入侵、掠夺几乎都是从海上来的。因此,海域是一个国家的国防前哨和门户。特别是随着海洋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海洋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的发展已呈现出以海制陆的巨大优势,日益影响到军事乃至政治战略的格局;海洋不再只是战略争夺的途径,而已成为战略争夺的主体,海洋对于国家的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海洋由传统的“领海”与“公海”之分,改变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海域、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群岛水域等不同的海洋区域。海洋武装力量由所担负的保护国家领海主权安全,拓展到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即国家海洋主权权利(政治范畴)和海洋利益(经济范畴)等诸多方面。

再次,海洋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国际海域秩序和安全的重任。海洋武装力量在国际海域中是代表国家的,按照国际海洋法的惯例和原则,海上武装力量有行使维护国际海域和平与安全的权力,可以直接参与“拿捕海盗和贩卖奴隶及毒品的船舶”,以维护国际海域正常秩序和航行安全。

不难看出,要保卫国家安全,要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侵略与扩张,要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洋武装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海防安全和现代化建设。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走海洋强国之路,一方面可以加快海洋开发步伐,进一步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尽快成为海洋经济强国;另一方面,国力的增强,可以加速海防现代化进程,从而更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以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笔者在《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中论述了“海上中国”的涵义和目标

(1997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