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和谐的守卫者——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厅长刘修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7:19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滩涂上,绚烂多彩。一望无垠的滩涂上,种植海带的浮筒和网箱养殖的渔排错落有致,连绵不断。劳作一天归来的渔民还在忙着修补渔网、晾晒海带,清凉的海风掠过,带来赶海人清唱的“十番”曲调……

这令人向往的意境,曾是刘修德记忆中福建霞浦家乡的滩涂魅影。从在霞浦县沿海人民公社担任党委书记至今,30多年来,刘修德一直在与海洋打交道。他深爱这片蓝色的海洋,更执著地践行着保护海洋生态、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人海和谐发展的理念。

每一个用海项目的确立与审批,刘修德都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特别是在他主管福建省海洋综合管理事务期间,凭着科学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勇于探索创新的毅力和对海洋事业的满腔热忱,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刘修德颇感意外。他说这份荣誉,是对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福建省海洋系统全体人员的肯定。他认为,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力量。

三百渔港成渔民温暖港湾

早在2002年,刘修德就做过一项调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的台风有24.7%在福建省境内登陆,使福建成为国内受台风威害最严重的省份。

2006年8月,最强台风“桑美”从福鼎登陆,对福鼎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千余艘渔船被毁,数百名渔民死亡或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刘修德难掩悲痛。人与海洋自然灾害的较量,再一次用惨痛的代价发出警告,建设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刻不容缓。

2008年,在农业部召开的一次涉渔会议上,刘修德大力呼吁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扶持力度,得到沿海各省海洋与渔业部门的赞同。不仅如此,他还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农业部领导,希望得到支持。在福建省的有关会议上,他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一问题,最终,渔港建设被列入福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

截至2012年,福建省共建成大小渔港近300个,全省渔船就近回港避风率由“十五”末的30%提升至近70%。渔港建设及其功能的完善,为全省渔船打造了一个安全港湾,更是温暖了渔民的心。

十年磨一剑 构建防灾减灾安全网

2002年,福建省开始实施千里岸线减灾工程,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报能力、预警能力和防范能力。这也是刘修德努力构建福建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战略中的一部分。

在刘修德等人的努力下,近十年来,福建省争取到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累计投资1亿多元,在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构建了国内最先进、运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海洋灾害实时立体监测网。同时,福建省还在全国率先重新核定了高密度的警戒潮位,率先实施了全省岸线高程测定。

有了这个千里岸线减灾体系,海岸、海堤免受威胁,海浪盖顶、跃堤、漫滩这样的风险也能提前得到预警。

福建有近6万艘渔船,加大对渔船的管理和服务,也是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关键。

按照刘修德的工作思路,建成渔船应急指挥系统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给渔船配上身份证(IC)卡;第二步为全省3万多艘捕捞渔船安装具有一键报警、卫星定位、通讯功能的安全应急终端;第三步,计划为全省大中型渔船配备北斗卫星和海事卫星综合船载终端设备,建立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省渔船安全应急指挥全覆盖。

福建省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应急指挥系统自2008年投入运行以来,共组织海难救助156起,救助人员1303名,指挥渔船回港避风34.7万艘次,安全转移渔船和渔排人员超百万人次,没有因台风灾害发生渔民死亡事故。

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经过10年建设,为福建省拉起了一张巨大的防灾减灾保护网。

白手起家 开创海洋管理新模式

2000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新组建。组建之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在局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作为分管海洋事务的副局长,刘修德在局班子统一领导下,结合福建的省情海况,从零开始,连创几项“率先”。率先在全国探索成立乡镇海管站管理模式,使海域使用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切实落到了第一线;率先在全国建立政府海洋环境目标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政府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率先在全国组织开展海湾数模研究,成为围填海管理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福建省13个主要大海湾的水流、动力、生态等,全部变成数字化。对海湾内辖区政府列入规划和项目开发商提出的拟填海造地区块分为可开发、适度开发和禁止开发3个层次,并将此作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围填海论证、海洋环境评价和项目用海审批的科学依据。

同时,还促成省政府下发《关于科学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地方政府科学、有序用海,鼓励湾外围填海,对福建省海湾持续开发、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福建省近20年近岸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审批依据。

在积极的运作下,包括制定实施福建省海砂开采临时用海管理办法在内的多个“全国率先”管理新模式的出台实施,使福建省一跃成为全国海洋管理的排头兵。福建省连续5年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海洋综合管理特等奖。

未雨绸缪 打造维权执法队伍

福建海域面积辽阔,要想管好这片海,必须有一支高效执法的力量。

2011年,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96个重点沿海乡镇的一线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新增403名执法人员编制。这种大规模的增加编制,在福建省近10年来只有两次。这是令人叹服的精彩一笔。

为此,刘修德整整筹备了5年。

在一次福建省政府的常务会议上,在审议规范福建省海砂开采文件和海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省领导问刘修德:“两项任务都很艰巨,重担就压在你们肩上,你能不能管得住?”

“我们肯定要努力管好。但目前海洋执法机构只设到县一级,沿海乡镇没有执法力量,采砂监管、渔船安全隐患全靠一线及时发现和制止,基层没有执法力量难度很大。”刘修德抓住机会,顺势提出早已准备多时的请求。

“你们需要多少人?”

“全省重点沿海乡镇大概需设立100个执法中队,一个中队最少4个人,总共需要400人左右。”刘修德的回答非常清晰。

这个方案早已在刘修德心中酝酿多年,就连100个执法中队分别设在哪个乡镇,他都有周密的考虑。从省政府回来后,刘修德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做方案,次日报到省编办。从提出申请到落实编制,仅用几天的时间。

在一些会议上,讨论的内容虽然和海洋工作并没有直接关联,但因为刘修德有理有据的即兴发言,还是得到与会同志的重视与支持,有些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场就得到解决。

刘修德常说,“别人没想到的事情你要想到,别人想到的事情你要去争取,不能怕麻烦,也不能怕辛苦。”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所付出的,不仅惠及一个人,而是千万人;你所影响的,不仅是现在,更重要的是将来。所以,你必须要加倍努力,加倍付出,才能不愧于党和人民对你的期待。”

……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02/6277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