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2012年中小企业利税增幅山东省第一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4:26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豪盛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建中高兴地拉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样品展室,只见各种竹纤维加工生产的产品琳琅满目。王建中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经过两年科研攻关开发的‘竹代尔’纤维系列产品,打破了欧洲对该技术30年的垄断地位,引领了一场竹纤维革命……”

创造这一传奇的王建中,原是当地一位农村青年,经过十几年“滚雪球”,把家庭小作坊发展成私营企业。前年他获知一条信息:利用竹子作原料生产纤维,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前景广阔。他果断决定拿出2200万元,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签订合作研发协议。市中小企业局得知后,将其列入滨州市重点研发项目,投入扶持资金450万元。今年3月12日,第一代竹代尔系列产品亮相中国针织品博览会,引起业内轰动。现在,豪盛集团已经拥有总资产5.2亿元,员工2400名。去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实现利税9100万元。王建中说:“政府部门针对‘愁事’办‘好事’,是中小企业的‘红娘’‘保姆’‘贴心人’!”

然而过去王建中可不这样认为。“进城找不到门儿,办事找不到人儿”,是滨州市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之初,市委、市政府听到中小企业主最多的“埋怨”。对此,市委书记张光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群众盼什么,我们干什么”,要针对中小企业的“愁事”办“好事”,做中小微型企业的“红娘”“保姆”。

去年8月18日,滨州中小企业翘首以盼的公共服务中心挂牌办公,内设开放式服务大厅、业务洽谈室、信息化体验室等,拥有齐商银行、浦发银行、滨州市担保中心、君诺信息咨询公司、技术转移中心、律师事务所等23家窗口单位。中心主任贾士兵告诉记者,到今年4月底,他们已经为980多家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服务。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8亿元;协调6家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融资3.6亿元。其中,2家企业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直接融资3300万元,实现了滨州中小企业在该中心挂牌“零的突破”。

“不仅要等客上门,更要下基层进企业主动解难题”,滨州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常学锋经常这样说,也带头这样做。他带领一班人每月拿出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中小企业的所思所需。调查中他们发现,尽管滨州市已经涌现出博兴商用厨具、好生家居、惠民绳网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2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有6个,但是普遍存在集群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高端人才少等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中小企业局与相关部门协同,编制了《滨州市产业集群提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动力引擎。

通过向上级争取和地方筹措,已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100多万元,建成了2个国家级示范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年初,该局又对全年的中小企业工作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解,组织实施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围绕改善环境、提升服务,重点抓好15件实事。为了帮助中小微型企业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他们还从全市选择320家中小微型企业,进行免费“法律体检”。现在,由10名律师组成的滨州中小企业法律专家服务团,已经开始进驻企业“号脉”。

既“雪中送炭”,也“锦上添花”。滨州市通过周到的“保姆式”服务,促进了一批小微型企业膨胀壮大。位于邹平县青阳镇的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是当地青年张来斌创办的一家小型私营企业,主要生产金属磨料,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针对该公司的这些“愁事”,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公司现有员工16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450人,教授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公司还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山东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参与制定了1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国内最大智能抛喷丸装备、环保设备、耐磨配件及金属磨料专业生产商,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润2.8亿元。

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滨州经济的生力军。据了解,2012年,滨州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41亿元,实现利润87.1亿元、利税170.2亿元,分别增长21.1%、71.4%和50.7%,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位……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5/19/c_115822085.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