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实施“黄蓝”规划打造“升级版”工业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5:23 

作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山东省滨州市按照“两区”规划设定的目标和路径,选准方向,迈对步伐,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不断叠加,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均有新的提升。市经信委主任皮台田对记者说:“无论是实施‘黄蓝’两区规划,还是到‘十二五’末实现‘六个翻番’的目标,滨州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还是要依靠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绿色生态、竞争优势明显的升级版的滨州工业,从而拉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转型升级不单是发展的问题,更关乎企业生存

记者:打造升级版的滨州工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于滨州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皮台田:“黄蓝”两区规划实施3年来,滨州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树立了一些典型,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就当前形势来看,经济要发展,工业需先行。而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工业经济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会存在问题。如何以全新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审视过去,以敢于直面问题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我们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要转型升级?这不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更关乎企业能否生存。具体到工业经济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推陈出新,想新招、走新路,决不能原地踏步。前段时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提出了“五期并存”的形势判断,旨在增强各级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滨州工业经济已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这样的机遇,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日益趋紧,对于发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推动转调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而这种转型本身也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效果好坏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对市场的作用和企业家应对挑战的能力,这就在发展质量上为滨州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说到底是结构的问题,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面对当前市场的硬性倒逼,土地、环境、能源、产业政策的刚性约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痛下决心,按照“五期并存”的形势判断,始终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生态高效、竞争优势明显的“升级版”的滨州工业。这要求企业必须壮大自身实力,将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变被迫转型为主动作为,大力支持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

记者:您提到目前市场遇到土地、环境、能源与产业政策方面的刚性约束,能否请您具体分析一下?

皮台田:工业经济需要改造升级,需要强身健体,需要向存量企业内部要质量、要效益、要结构。通过这种改造升级,使得许多企业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照样能取得好的效益,这也是未来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刚才说到,土地、环境、能源和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刚性约束作用。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粗放型的产业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探讨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政府不能低水平、盲目地铺摊子,应当投入力量大力支持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明确投入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若不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竞争力差的产能,不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就无法生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市场、来自于政府,也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民众的诉求。滨州工业发展对于能源的依存度很高,油化工、大豆深加工、铝土、镍铁等行业几乎完全依赖能源。能源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这就从原材料环节上为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有产业政策。当前我国的各项产业政策涉及面宽,基本与土地、能源、环境政策相关联,哪些项目能上,哪些不能上都在政策中有明确规定,这需要我们严格遵守。

有这样的硬性约束并非坏事,反倒能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完善和修正自己。企业门类多样,行业不一,但却无一例外地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这要求广大企业必须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转调上来。没有统一的认识,就没有统一的步调。必须从原来的能动性差、被迫转型改变为主动出击、自觉作为。打造升级版的滨州工业,要把握的总基调就是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追赶超越”,这是战略指导思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方向;打造升级版的滨州工业,这是当前的发展目标。

企业必须练好“内功”,以质量和效益为发展的核心内容

记者: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滨州市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在哪里?

皮台田:从大的形势来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整体经济环境始终处在下行态势中。尽管国内经济有企稳向好的态势,但并未实现明显好转。在这种危机状态下,往往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市场萎缩,二是贸易壁垒。第一季度滨州市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大幅提高,比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同比增长41%。当然光看这个数字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出口产品的质量、所含价值大小以及企业盈利情况。发展质量跟不上,必将会对我们的市场造成影响,也会对发展环境造成压制。

但凡危机过后,经济难免会出现停滞,但也必定有一个大发展的过程。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面向实体经济,积极致力于尖端科技的储备,增加企业的发展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既是为赢得未来的市场作准备,也是为了危机以后的复苏作准备。要扭转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实现逆势而上,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这要求企业必须跟上形势,练好“内功”,以质量和效益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思想、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凝聚再次爆发的力量。

滨州市提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生态高效、竞争优势明显”的升级版滨州工业框架

记者:在贯彻“黄蓝”两区规划过程中,滨州市提出了全力打造升级版的滨州工业。你能为我们的读者具体描述一下这个概念吗?

皮台田:经过多方面谋划分析,我们初步提出了升级版的滨州工业的大体框架,首先是要“布局合理”。这是一个区域概念,产业布局允许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化,但局部上要具有关联性,在环境上要坚持绿色、生态、环保、低碳,产业之间要能够协调融合发展。

其次是要“结构优化”,这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不仅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还要重视工业内部的结构优化,以及企业内部体制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的优化。这种优化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并向国外先进水平迈进。

再一个就是“生态高效”,既要坚持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还要讲究效益。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盈利。企业发展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顾,更要树立明显的竞争优势,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效益回报率上。

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记者:下一步,政府及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皮台田:具体来讲,首先,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思路方式,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动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干,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凡是违背土地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的项目,无论蕴含着多大的利益也不能去做。市经信委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鼓励类、支持类、限制类的项目范围,制定配套政策,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通过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的双重行为,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与竞争力差的产能。同时,大力支持产业链延伸项目、关联配套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当然,我们决不能脱离滨州的发展阶段,盲目追求高新技术的发展,因为我们并不具备市场积累、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必须根据实际,从存量项目的改造提升、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另外,还要考虑“四化同步”、“两化融合”的问题,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实施60个两化融合项目,抓好20个智慧工厂建设试点,对2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抓好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30个节能技改项目。

其次是要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要加快创新载体、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企业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丰富企业创新渠道。组织企业开展好管理提升、成本比对、品牌建设三项活动,自己算账,自我审视,找出短板,查缺补漏,以达到降本增效、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培育、总结、推广一批基于价值链高端,不断稳定供应链、扩展营销链、延长服务链的先进典型……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5/13/c_115736572.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