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跨海通道论证初稿已上报国家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6:13 

5月8日,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成员刘良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经过21年的酝酿筹备,日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初稿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全国人大的批复。他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能力和条件,一旦建成使用预计15年~20年即可收回成本。

将成世界首条超100公里海底隧道

刘良忠说,目前,从华东到东北的铁路、公路均需绕行山海关,增加了400公里~1000公里的路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能源。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最初设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省到海南省等11个省(区、市)长达5700余公里的东部公路、铁路交通大动脉。

刘良忠说,整个跨海通道预计将达120多公里,一旦建成将有望成为世界首条超过100公里长的海底隧道。

刘良忠透露,目前海通道研究工作论证初稿已经上报国家,只等全国人大批复。目前跨海通道已具备施工条件和技术基础。

总投资约3000亿元至4000亿元

刘良忠告诉记者,跨海通道总投资约3000亿元~4000亿元,具体投资额度根据最终工程方案而定。在资金筹措方面,将参照国内外已有大型跨海工程的经验,广泛吸收国资、民资、外资等多渠道进行融资。

在技术攻克方面,国内外跨海桥梁技术和海底隧道技术日益成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建有比较有影响的跨海大桥20座、海底隧道6条。目前在建或拟建中的港珠澳、琼州海峡等跨海工程,都为跨海通道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和人才支持。

“在前期研究中,课题组设计提出了跨海桥梁方案、海底隧道方案、南桥北隧结合方案等多种工程方案。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仍在对各种工程方案的研究设计和比选进行工作,多数专家学者倾向于‘全隧道’或‘南桥北隧’方案。”刘良忠说。

15年~20年可收回成本

刘良忠认为,该通道跨越渤海海峡,突破了海峡天堑的制约,在交通上具有直达效应;在经济上,提高了区域的空间可达性,缩减了山东乃至华东和东北地区企业和产品的交通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和产品的成本,也降低了火车和汽车对能源的消耗,缩短了旅客的在途时间。

课题组论证指出,公路、铁路通道建成以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约3000多亿元的投资,15年~20年即可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据悉,整个工程计划先行启动蓬莱——长岛段。刘良忠表示,该段具有投资规模小(约25亿元~35亿元)、工程难度低等优势,同时也有利于先期解决长岛军民的交通问题,促进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他表示,同步还将开展跨海通道工程沿线海洋环境勘测及保护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509/87201.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