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海洋与渔业局三措施撑起海洋环境“保护伞”
据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消息,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采取三项措施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搭建海洋环境监测平台。为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完善了一系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措施,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50万元,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实验室,配备了微电脑综合水质分析仪、双目摄影生物显微镜、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等检测仪器设备,基本能够满足规定的指标检测。并建立了一支具有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队伍,负责海域的环境监测,编制发布海洋环境质量通报。
二是开展监测工作,掌握海域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努力掌握全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任务主要包括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跟踪监测。重点以海游港、浦坝港、健跳港等三个主要海水增养殖区设立共13个监测站位,进行海域的水环境监测和沉积物监测,并对养殖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养殖生物进行生物质量监测。严格执行涉海工程环境管理制度,每月开展对三门核电工程和沿海工业城等建设项目的18个排污口邻近海域进行跟踪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均符合养殖海水水质标准。据统计,年均出海60多个航次,出动人员300多人次,共采集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171批次,制定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通报和海洋生态环境通报15期,为政府实施海上发展战略,建立海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海洋环保意识。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32次,广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邀请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给相关单位、乡镇干部、涉海行政村干部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的学习培训12次。聘请16位长期从事生产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成立监测赤潮志愿者队伍,凭借他们对潮水、潮流、水色、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辨认技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赤潮,及时进行互通情报,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先后邀请10余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
详细报道: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3-05-03/112739305.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