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文化产业园启动等事件获评滨州年度大事
2月18日,“感动滨州·2012年度大事、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滨州经济开发区“秦皇河公园扮靓生态滨州”、“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两件大事获评感动滨州·2012年度大事。这是滨州经济开发区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新城区”的重要缩影。
去年以来,滨州经济开发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引领产业升级
近日,笔者在滨州经济开发区瑞丰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将下线的钢材格网归类摆放。该公司是一家生产CL建筑体系的专业厂家,是目前替代砖混结构的最佳体系,替补了我市建筑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2013年,滨州经济开发区将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年内工业产值实现翻番,争取五年内形成千亿级的铝材深加工产业,五百亿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其他多个百亿级产业。
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企业产学研联合,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创新产品的骨干企业。着力发展创意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等新兴消费热点,培育绿色总部经济。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扶持力度,确保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新媒体展示中心、中国画基地及2万平米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游百川纪念馆等年底交付使用。加快中海旅游观光园和南海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打造滨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秦皇河公园6月底全线竣工后,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一轴三园”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海棠之乡、玫瑰之都、有机蔬菜基地”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功能由“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转变。
注重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连日来,在滨州经济开发区西沙河生态湿地公园,经常看到几只白鹭不时从岸边飞起,时常听到黄鹂清脆的鸣叫声。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2012年,该区先后开工建设30项路桥及景观绿化工程,国内一流的羽毛球馆、网球场建成投用,容纳2000人的明珠剧院及滨州中海建国饭店等即将竣工。特别是秦皇河公园一期工程,按照市委提出的“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产业带”的设计要求,八个月建成投用,以其自然、生态、大气、现代的景观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环境品位。
2013年,该区将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完成《西沙河风景带规划》、《南海旅游风景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围绕打通半截路、拉开大框架、服务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完成渤海二十五路、长江五路西延、礼仁路等9条道路和长江8路西沙河大桥、黄河一路秦皇河桥等3座桥梁新建续建工程。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完成黄河二路、二十四路,渤海二十五路,长江五路、八路相关路段绿化工程建设。秦皇河公园二期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荷兰风车、快乐鸟乐园等景点,确保6月底前交付使用。届时,7.8公里的秦皇河公园将新增绿化景观130万平米,带动两侧7000亩土地升值,产生近百亿元土地收益,成为一条城市景观带和经济隆起带,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统筹城乡发展,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近日,杜店街道北街居委会群众梁金海高兴地说:“没想到不用自己掏腰包,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现在不用烧煤、倒灰渣,水电暖都有。”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2012年,该区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城中村搬迁改造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新突破……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2/27/c_114817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