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开说婚俗

迎春花开说婚俗

来源:阿能   发布时间:2015-05-20 17:30:52 

壹 春节期间举办婚礼喜上加喜

新春将至,舟山市的婚庆市场同样红火,据说各婚庆公司初一到初八都闲不住。

近年来,春节前后结婚的特别多,80后的年轻人接受了大量新生事物,思维更加活跃,很多年轻人都摆脱了老风俗习惯的“正月不娶,腊月不嫁”的束缚,选择在春节步入新婚殿堂,使春节前后成了适龄男女结婚的高峰期和大喜日子。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不少婚龄男女都在外面闯荡工作,春节返乡成为一年一度的仪式,因此趁着过年回舟山的机会在老家将婚礼办了;二是春节前后办婚礼的话,假期时间上比较从容,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新婚之快乐。

如今舟山城乡差距缩小,春节前后的结婚习俗更被注入新的内涵,如:2012年12月12日,因谐音“要爱要爱要爱”,被网友称为“世纪示爱日”,很多年轻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为爱情留下一个美好的见证。定海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普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出现了“双十二”领证结婚的小高潮。而2013年1月4日正好谐音“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称为“世纪真爱日”,这一美好寓意更是引发了舟山预约登记结婚潮。

贰 新式结婚习俗

舟山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关系民生的商品仍需要凭票购买。那时的婚礼大都办得极其简朴,大多数人延续老的习俗,在家里摆开“酒席”宴请亲朋。办一场又热闹又体面的婚礼,也只需一二百元而已。拍个结婚照是大多穿军装、工农装的黑白照片,然后手工上颜色。“文革”后新娘子开始穿粉红色的确良衬衣,外罩条绒或“的卡”外衣,凡立丁裤子。新郎着“的卡”中山装。当时大多数新娘子都是新郎用自行车驮回去的。当时,还时兴集体结婚,不办酒席,以分送喜糖代之。

到80年代,结婚照中新娘开始身穿婚纱,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了黑白电视机和录音机。舟山一般新娘子穿粉红色的羊毛衫,再配一条薄呢裙或直统裤,还可以烫卷发,蛮时髦的。“旅行结婚”也开始成为一种婚嫁时尚,新婚之旅去上海去北京,旅行归来还是少不了要宴请亲朋好友一番。要备好“四大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和“36条腿”的中式家具(双人床、大衣柜、高低柜、写字台、椅子、床头柜、沙发等9件的一整套家具),这是结婚的标准配置。 80年代末的结婚“四大件”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和音响。到90年代后,结婚照风格越来越多样,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进口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都是品牌的。 90年代末,结婚还流行“三金一木”,三金是项链、戒指、手镯三个金首饰,一木就是当时很流行的小木兰摩托车。

进入21世纪,年轻人心中的“三大件”是房子、车子、票子。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化婚礼和多元化婚礼。什么户外婚礼、仿古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加新奇的“上天入海”,旅游结婚、潜水结婚、空中结婚、蹦极结婚、戏剧式结婚等新兴结婚方式应运而生。一些因此而生的产业可为结婚新人提供婚纱摄影、婚庆公司、婚宴酒店、结婚钻戒、婚纱礼服等。想想新结婚时代,年轻人结婚追求的是时尚,而时尚不仅仅要表现在婚礼的仪式上,新房的布置和家居的选择都越来越时尚,而且更注重整套家居的匹配性。现在个性婚纱独特视觉引领结婚时尚,婚纱打破传统的白色及水果色的大量运用,连以往不敢触及的黑色也成为设计师笔下的宠儿。

日前,笔者去定海、沈家门大饭店参加了几位亲朋好友子女的中西合璧婚礼,一个司仪和一个音响师傅,婚礼结合了中西两种婚礼的精华,既取中式婚礼的“三拜”和喝交杯酒,还有西式婚礼的誓言部分、西式烛台、香槟塔等,再加上新人“拥抱和接吻”这一环节,这些比较契合于现代年轻人追求浪漫和个性的心理。

当今80后的独生子女们已经成为结婚主力军之一,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结婚无疑是人生中的大事,所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要举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他们纷纷加入买房、装修大潮,为了营造“浪漫满屋”的气氛,卧室兼具了客厅、书房的功能,电视机、音箱、DVD、游戏机等设备应有尽有,但巨大的花费对于很多工作时间并不长的年轻小两口,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而大部分人都只能“啃老”。还有一种以节省为目的的“拼婚”族,这一很时尚、很低碳的结婚方式对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积蓄都不算多的80后来说比较实在。这些拼婚者主要通过网上交流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一起操办婚纱照、酒席和蜜月旅行,甚至计划继续“拼产房”。“拼婚族”普遍认为,婚姻的质量远重于婚礼的质量,与其勒紧裤腰带大操大办,还不如量力而为。

笔者还有一个简单而低碳的想法是,年轻人可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叫上你们的亲朋好友,带上餐具和食物,找上一个山清水秀的去处,用野餐代替婚宴,去举办一个经济实惠的户外婚礼,也是一种上好的婚礼方式。

叁 舟山旧式结婚时尚

旧时结婚叫办红喜事,结婚的礼仪从古代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演变而来。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喜庆、礼节周全、气氛热烈见长,花轿、唢呐、大红喜字等无一不透着传统美。

旧时舟山人男女婚姻大事先要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提亲撮合后认为门当户对,男方则备礼派人与媒人同往女家纳采,互换写有年龄、生辰八字的“庚帖”,并将“庚帖”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渔区请庚帖时要用两条大黄鱼相送作礼物,寓意为鱼耀金黄,成双成对。若3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现象,即以为八字相冲必退庚。还要请算命瞎子“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定亲前要议亲,而后纳吉行聘,男方请媒人将写有“天作之合”的婚书和聘金、聘礼送至女方“下定”,聘金、聘礼按女方当事人年纪为依据,一岁用老酒一担,或约合48块银元的聘金。双方宴请亲朋办“下定酒”后,择吉拣“好日子”迎娶。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男方去女方搬披挂红色彩线的嫁妆,樟木箱底放数枚银元“压箱”。有钱人家为显示女家富足,大红大朱的嫁妆有箱笼被褥、大橱小柜、各色器皿,排起来往往有数十杠上百杠之多,有“红妆十里”之盛况。好日前两天,男家向贳器店(定海一家在西大街、一家在东管庙弄)贳得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凤冠霞帔和婚礼器物,家中挂灯结彩。迎亲前一日,男方还要“安床”,并使人送凤冠霞帔。这凤冠霞帔还有一个来历,从前浙东一带姑娘出嫁,坐花轿,戴凤冠,穿霞帔,才算得上是明媒正娶。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幸亏逢一女子相救得脱,康王为报答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派人寻访不着,特下了“浙东妇女尽封后”的谕旨,允许浙东一带女子今后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可坐花轿和戴凤冠霞帔,以示皇恩。

新郎则长袍马褂,十字披红,头戴插着金花的瓜皮帽(民国时期改为插有金花的礼帽)。结婚前一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囝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在舟山民间,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一伙人拦着大门设障碍“拦轿门”,待塞了开门红包后开门,俗话说是“敲糖吃”。男方花轿进门,待嫁姑娘需睡床上,三次相催才起床梳妆,姑娘出嫁前夕请“送娘开面”,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又用粘头树汁(刨花水)梳头。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吃了“上轿饭”后,第一口还要吐回父母床头,寓意勿要忘记哺育之恩。然后新娘子戴上红头帕避邪,以保佑能平安入洞房,而后再由兄弟“抱上轿”(这种婚嫁习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定海四乡还时而有之)。

笔者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抱上‘轿’的新娘子”,在1965年,笔者最后一次在定海总府弄口看见新娘子被抱上“轿”。不过当时贳器店里花轿已废弃,男方只得租了一辆黄包车当“轿子”。新娘子被抱上“轿”后,母亲、姐妹“哇哇”嚎哭相送,但没有一个真在流泪水。一个妇女向停轿处泼了一铜盆水,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着“嫁出去的囡,泼出去的水”。

新娘迎至男方,引新娘出轿后跨马鞍踏5只麻袋交替送接前行,叫“传五代”、“五代见面”和“代代相传”。拜堂仪式有“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新人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而后送入洞房。请长辈中福分好的妇人入新房,用秤杆揭去新娘所戴头帕,叫“挑巾”。还要一父母双全小囝撒尿新马桶内,并赠以“夜桶蛋”,示意“早生贵子”。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办正席“贺郎酒”,新娘接着谒拜公婆、长辈,敬糖茶,称“见大小”。长辈赠钱币,叫“拜见钿”。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否则要被敲出“红包”。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第一杯酒贺新郎,有啥闲话被里讲,当心人家要听房;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商量,防备人家要来张;第三杯酒贺新郎,洞房花烛小登科,早生一个状元郎。舟山人有闹新房习俗,新婚当晚,闹新房不拘礼节,“三日呒大小”,以逗笑新娘为乐事,亲朋宾客在新房内唱《贺郎调》“日落西山月东升,新郎新娘上位坐,长生喜果摆满桌,红绿纱灯挂四面……今夜新人进洞房,明年怀抱小儿郎。红蛋喜果准备好,众位亲朋再来闹。 ”闹房成功,新人要罚出糖果、香烟钱。晚上就寝前,新娘须替新郎脱袄(懊)裤(苦),以讨吉利。

旧时舟山渔村新郎出海生产遇风,不能如期赶上择定的吉时良辰,习惯由阿姑代拜堂,小姑在华堂代兄拜堂行礼毕,即手捧一只鸡颈系红布条的大红公鸡入洞房,罩入笼内每天喂以饭食,一直到新郎回来才放鸡出,俗称“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渔村隔海过洋,还有“喜船”代轿迎新娘习俗。离码头近的人家,用五只麻袋交替铺路,新娘由女嫔扶导踏袋到夫家;如离码头较远的,再用花轿从码头抬至夫家,继行婚礼。

现在,舟山渔农村又开始渐兴“花轿迎亲”的传统风俗,传承着“十里红妆”的古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