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海鲈再次跌破成本价 政府组织产销大户座谈
今年伊始,白蕉海鲈收购价格像去年同期一样,跌破了成本价,仅为每公斤13元。不过,相比往年实施的“救急办法”,近日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却提出了“割骨疗法”,不论是养殖户还是政府部门,均认为目前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过大,应当减少面积。
收购连续两年低迷
白蕉海鲈年产值达5.37亿元,是珠海市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产业发展迅猛,养殖农户超过1600户,与产业相关的农民超过5000人。
然而,去年春季,白蕉海鲈曾一度跌破每公斤14至15元的成本价,最低只有11.6元。今年初,记者走访不少养殖村了解到,白蕉海鲈塘头收购价格与去年同期一样,又跌破了成本价。据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统计,目前塘头收购价格仅为每公斤13元。
不过,即便在市场形势非常不明朗的情况下,去年上半年,斗门白蕉海鲈养殖面积不降反增,达到19700亩,同比增加了1100亩。
上市高峰价格暴跌
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近日组织镇村干部、流通大户、养殖大户、饲料经销商代表、农信客服经理等20多人召开专题座谈会,力图推进白蕉海鲈产销工作,走出价格低迷困境,
记者从会议了解到,目前白蕉海鲈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受整体经济因素影响,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尤其鲈鱼价格下滑较大。加上养殖面积增加,养殖密度增大,市场容量有限,白蕉海鲈已经供大于求。
有不少养殖户表示,年底农民急于交塘租、缴电费、还饲料款,成品鲈鱼集中上市。在这个时候,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加工业发展滞后,90%以上海鲈产品靠冰鲜北运销售,深加工不足10%,未能有效错开上市高峰季节。于是,价格暴跌便如期而至。
是时候减少养殖面积了
在座谈会上,不少养殖户提出,解决目前海鲈价格低迷困境,要促进白蕉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应从调整产业结构着手,引导养殖户适当减少海鲈养殖面积,改养其它适销品种,避免供大于求。
还有与会者提出,要控制规模,应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通过控制苗种供应量来控制放苗量……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2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