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12屡有创新之举 蓝色高端新兴特质明显
山东青岛在2012年屡有创新之举,从蓝色经济区的谋篇布局,到高层次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蓝色、高端、新兴”的特质日益显著。可以说,这既是一次“转调”,更是一次深谋远虑的重构,有了这个基点,青岛经济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蓝色引领 经济结构加速优化
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经过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唯有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加快实现蓝色跨越。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去年率先科学发展,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海洋经济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经济结构在谋求蓝色跨越中加速优化,“一谷两区”加快建设,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经过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产业调整升级取得新突破。我市去年以“蓝色、高端、新兴”为方向,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截至去年底,产值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链已经达到6条,战略性新兴产业150个重点项目的开工率达到90%,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开工在建2800万平方米、竣工1000万平方米,100个投资过10亿元的服务业大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新增33个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粮食生产机械化基本全覆盖。
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2012年,我市出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意见、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意见,以及推进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配套政策,实施新一轮市级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区划调整;编制完成全市重点经济功能区发展规划,明确龙泉汽车、姜山先进制造业等21个重点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和基础设施配套计划;新启动12户老城区企业搬迁,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
“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蓝色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至为关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据记者了解,去年我市高水平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一谷两区”的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发布实施,蓝色硅谷纳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红岛经济区成功实现“一区两街”整合,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引领作用突出的示范高地。
去年以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设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海洋交通运输等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我市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力引擎,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胶州海洋生物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海洋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封关运营,成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试点全面展开,中日、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市海洋经济改革发展试点取得重要突破。
科学发展 蓝色经济区“发力”
去年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突破1100亿,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总投资1100亿元的14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中,100个顺利开工
本报讯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去年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为实现蓝色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经济完成增加值779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将超过1100亿元,增长20%左右,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总投资1100亿元的14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中,100个项目已经顺利开工。
去年以来,我市蓝色硅谷成功纳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设立市级蓝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德生态园、蓝色硅谷核心区陆续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政策重点支持区域,争取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1.63亿元;国务院批准恢复青岛保税港区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累计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51450亩,连续六年位居计划单列市之首。“2012年,我市在政策措施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不断提速。”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为给蓝色经济发展提供理想发展平台,我市去年加快培育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胶南海洋生物产业园、前湾物流园、海西湾海工装备基地、胶州海洋运输装备基地等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建成并开始二期筹建工作,国家海洋科考船交付使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顺利奠基,邮轮母港建设方案确定,国家海洋装备质检中心、海洋化工研究院中试孵化器、光谷海洋科技城等一批项目落户青岛。截至去年底,在总投资1100亿元的14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中,我市已开工100个。
在青岛市重点打造的 “一谷两区”中,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开发区、中心启动区、保税港区、董家口港区、中德生态园等多主体、多板块竞相发展;蓝色硅谷的16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和15平方公里综合服务区建设快速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60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开工建设;红岛经济区的30平方公里软件科技城加快建设。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提速,推动我市现代海洋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段。截至去年底,全市现代海洋渔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已开建远洋渔船20艘,海水养殖池塘达11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36处,海参产业综合产值占到全国的20%、全省的35%;新兴高端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幅均在 20%以上。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获支撑
去年全市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达1600余项,高端化、创新化现代工业产业链体系加速形成
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了解到,去年以来,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力量,带动全市企业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600余项,推动10条千亿级工业产业链加快向产业高端迈进,前11个月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5%,高端化、创新化现代工业产业链体系正加速形成。
“着眼于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我市去年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创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去年青岛市新增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24家;新增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达到4家,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293家,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力量,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4%,高出全市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约3个百分点;技术中心企业专利申请占全社会申请量的比例超过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40%……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1/06/c_114260262.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