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黄三角中心名城建设让城乡更美丽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2:34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按照“城市生态化、规划国际化、建设精品化、管理数字化、城乡一体化、运作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创意的理念规划文化生态城市、用艺术的品位建设舒适宜居城市、用统筹的视角发展城乡一体城市。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按照“城市生态化、规划国际化、建设精品化、管理数字化、城乡一体化、运作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创意的理念规划文化生态城市、用艺术的品位建设舒适宜居城市、用统筹的视角发展城乡一体城市,全力打造河海相拥、黄蓝兼济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

高标准规划 生态文化品牌持续彰显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我市继续加大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力度。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积极推进《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滨州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滨州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规划》、《滨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进度,并组织督导新编、修编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共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城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等12项城市专项规划,坚持用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建设。

树立城市统一规划的理念,既要注重宏观把握,也要注重细节雕琢。城市的魅力来源于城市特色,来源于文化内涵。去年我市编制的多项规划,都注重突出了“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特色,并挖掘、传承和创新了城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特色,力争打造小城故事的独特韵味。

2012年7月20日,《滨州市主城区主要河湖水系规划控制标准》通过了滨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议。该规划对我市主城区主要河流、湖海的蓝线、绿线进行了规划控制,对河道、湖海水体的宽度以及两侧绿化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要求,将提高市城区的河湖及其周边建设的整体质量,塑造以水为脉、水绿结合、人水和谐、城水共融的空间形态,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公共空间为民所用。

打造重点工程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2012年8月22日,黄河楼主体、蒲地霞起、九孔桥等蒲湖风景区部分项目正式竣工,又为我市城区增添了新的靓丽风景。去年以来,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和品质,我市集中建设了一批有品位、惠民生的城建项目。其中,市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新增供热面积228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957万平方米,城区供热能力进一步提升,供热效果进一步改善。全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9755套,开工率140.97%,其中包括廉租住房400套、经济适用住房1370套、公共租赁住房7985套;新建项目连同结转项目竣工4160套,完成投资7亿元。

各个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同样精心组织各类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滨城区打造了如意湖公园,并将启动北海片区建设;惠民县着力打造护城河环城水系公园景观长廊,建成了月亮湾公园;阳信县“一湖两桥”工作顺利推进;无棣县启动了古城恢复和“蔷薇花都”工程;沾化县成功打造徒骇河城市景观带;博兴县启动实施了“三河两水一湖”片区建设;邹平县黛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10亿元;滨州经济开发区秦皇河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启用;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了6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北海经济开发区建成了日供水10万吨的北海水库,解决了市民的用水难题。

统筹城乡发展 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

边凤合和杜海是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边家庵村的两名保洁员,自每天上午8点起,他们都会准时开始进行村居的保洁工作。“以前村里一直没有垃圾桶,也没有保洁人员,村东头的湾里和村西头的河沟里堆满了历年来积攒的垃圾。而现在我们村子里基本看不到乱扔乱放的垃圾,保洁工作干起来也并不费劲。"边凤合说,自去年8月底边家庵村开始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村子里旧有的垃圾堆、柴草堆得到了彻底清理,村里统一配置了8个240升的带盖垃圾桶、两辆保洁车辆等保洁辅助工具,他和杜海也正式成为保洁员,负责村居的日常保洁工作……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1/06/c_114260287.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