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开发区力争产值过千亿 迅速跻身国家级
锁定“产值过千亿,跻身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目标
记者: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滨州经济开发区是全市跨越发展的窗口,市委提出开发区要抢抓“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实现“率先发展”。开发区“率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姚和民: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抢抓“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机遇,锁定“产值过千亿、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这一总体目标,把推动科学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坚定不移地抓招商上项目,努力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创特色塑品牌,努力在壮大文化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抓规划快建设,努力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办实事惠民生,努力在发展社会事业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抓创新激活力,努力在优化创业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抓党建夯基础,努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转作风抓落实,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
记者:开发区为加快率先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具体是如何抓的?
姚和民:近年来,我区把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上项目作为率先发展的生命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发展。
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总投资83亿元的8个项目相继投产,其中万普海容、锂离子动力电池等7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特别是铝材深加工产业,两年内将实现投资300亿元。随着投资84亿元的政通铝材、投资175亿元的汽车用铝新材料、投资10亿元的盟威中信特种铝材和投资16亿元的创丰科技等项目陆续投产,产能将突破350万吨,产值将达600亿元,成为开发区新兴支柱产业。充分发挥1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专项基金的引领作用,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开展“大学、院士进开发区”活动,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等12家创新平台和3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的创新引领作用,努力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力。前期,面向国内外为企业公开招聘高级职业经理人,区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万元,118名硕士、博士等人才踊跃报名,通过面试、考察,层层选拔,目前,8名高层次人才即将走上新的岗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00名高级技术人员和创意人才,每人补贴2万元。同时,制定出台《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力争吸引一大批行业精英等高素质人才来开发区投资兴业。
在发展服务型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绿色总部经济,成功引进齐商银行、东营银行、交通银行、恒丰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成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深化“国际资本走进开发区”活动成果,努力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成功引进中国家居行业十大品牌月星家居,总投资3.6亿元,300多家商户入驻;中博商贸城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功联姻,引进500余家协会会员建材生产厂商进驻;居然之家投资7亿元的家具建材购物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以新媒体展示中心、中国画基地及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为标志的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建设蓬勃兴起,以滨州中海建国饭店、世贸中心、金融大厦、齐商银行、东营银行及高端写字楼为标志的环中海中心商务区初具规模。
城中村改造走出和谐拆迁路子
记者:加快城镇化进程,拆迁是各地面临的共性难题。但去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在城中村改造中走出了一条和谐拆迁的路子。请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有哪些经验,下一步有什么目标和打算?
姚和民:自去年以来,我区完成13个村116万平方米的整村搬迁改造,拆顺了民意,拆富了群众,拆出了新风正气。目前,73栋33万平方米安置楼加快建设,其中60栋多层住宅楼即将竣工。
南街村搬迁改造的成功做法成为市委党校“县区亮点进课堂”经典教学案例。总结经验,一是区党工委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办好事、实事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政府不与民争利,安居房规划合理,位置优越,建设质量过关,配套服务到位,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实行“补偿高标准、安置低价格”,高层多层买楼同价格、物业同收费,先建好安居房再搬迁。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凡是向群众承诺的事,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对规划区以内的村加快城中村改造,对规划区以外的村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四大“万人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可腾空土地1000多亩,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指标600亩。目前,沙河办事处河馨片区范集村、里则办事处礼仁片区堰头夏村正在进行整村搬迁。2013年,我们将重点完善李肖海、东尚、相公庙等5个小区配套设施,启动大尚、来家、小高3个村53栋、1938户安置房建设。稳步推进合村并居,加快河馨(范集村)、礼仁(堰头夏村)、礼信(彭集村)、丰泽(南司家村)四大“万人片区”建设,真正让搬迁村农民享受到市民待遇。
“一轴三园”建设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区
记者:近年来,开发区围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区,把“一轴三园”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请介绍一下“一轴三园”主要建设内容,在今后发展中还有什么创新思路。
姚和民:我区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开发区发展的特色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一是加快中海旅游观光园建设。由美国EDC公司高层次设计,打造富有冲击力的大型城市舞台秀,设计60分钟娱乐场,将中海打造成滨州文化旅游新名片。二是加快南海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祈福园”,打造成黄河文化与民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特色文化产业园。三是加快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建设……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31/c_114211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