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新鲜海鲜多是威海产 天气影响捕捞数量减少
近日,受天气影响,渔船出海作业受阻,海鲜市场价格波动,昨天记者走访了烟台部分海鲜市场了解到,海鲜市场货源充足,个别海鲜价格上涨,大部分海鲜价格平稳。
供应充足,鱼类价格平稳
在红利市场海鲜区,记者看到,连续的风雪天气并没有影响到海鲜的供应,海鲜摊位没有减少,每个摊位前都摆满了各类海鲜。
“师傅要鲅鱼吗?2斤半左右的16元一斤,1斤左右的10元一斤。”在一个鲅鱼摊前,摊主吆喝道。摊主老王多年经营海鲜,他告诉记者,近期大部分鱼类的价格比较平稳,比往年略有升高。 “去年,2斤左右的鲅鱼12元一斤,1斤左右的10元钱一斤,价格涨幅不大。”老王说,现在烟台市民餐桌上最常见的鱼类是鲅鱼、黄花等,近期的价格比较平稳。
“最近不是刮大风吗?渔船应该都不出海了,价格都没有浮动吗?”记者问道。老王说,捕捞海鲜的价格确实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近期的风雪天让马力小的渔船停港避风,而马力大抗风等级高的渔船依然在外作业,所以海鲜价格比较平稳。“要是遇到持续大风或大雾天气,大马力渔船也无法出海作业,海鲜的供应量下降,价格就要上涨。”老王说。
老王告诉记者,捕捞海鲜的价格波动还受到成本和资源数量的影响,“捕捞成本升高才常见鱼类价格比往年有所提高。”以鲳鱼为例,前两年资源少,价格高,小鲳鱼卖到20元一斤,大的卖到100多一斤,而今年鲳鱼资源量增加,价格明显回落。“前两年卖三四十元一斤的鲳鱼,今年20元左右就能买到。”老王说。
需求多产量少,海肠卖出对虾价
除了鱼类,市民餐桌上常见的海鲜还有海蛤、扇贝、海蛎子等贝类和八蛸、海肠等软体类海鲜。记者走访了解到,由于贝类海鲜以养殖为主,价格比较平稳,海肠则由于产量较少,价格一路飙升。
“花蛤大点儿的5元1斤,小点儿的3元1斤,肥蛤5元钱1斤。”在环海农贸城,一位贝类海鲜摊主吆喝着,他告诉记者,贝类海鲜以养殖为主,价格波动很小,“蛤蜊这几年基本都这个价儿,扇贝去年5块钱左右一斤,今年还这个价。”摊主说,价格略有上涨的是割好的扇贝丁、海蛎子肉,“割好的海蛎子肉两年前8块钱一斤,现在15元钱一斤了,扇贝丁也要20元一斤。”
“海肠又涨价了,能不能便宜点儿?这也太贵了,那边的大对虾也就才这个价啊。”在一个海肠摊前,一位市民正在跟摊主讲价。“小的55元一斤,大的80元一斤,要是多买可以便宜点儿。”摊主说,海肠的产量不高,又全是野生,市场需求量也大,价格一路飙升,从去年的20多元一斤涨到了70多元一斤,最近天气不好,又涨到了80元一斤。记者随后打听了旁边一个对虾摊主,最大的对虾80元一斤,中等偏大的70元一斤。“对虾不用加工,这么冷的天剪海肠也遭罪,你要是买的多,大点儿的按70元一斤给你。”摊主说。
捕捞数量减少,“威海产”唱主角
“这都是本地的海鲜,今天早上才从船上下来的,绝对新鲜。”在红利市场和环海农贸城,很多海鲜摊主都会这样说。
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他卖的鱼是从荣成进的货。随后记者又问了几个摊主,原来,除了扇贝、海蛎子等一部分贝类海鲜和梭子蟹、对虾、海肠等特产类海鲜来自于本地,鱼类大多来自威海。
“从咱烟台本地渔港卸下来的海鲜也有,不过数量少,特别是鱼类,前两天我去开发区进货就没进到,去石岛那边天天都能进到货。”一摊主说,现在烟台市场上大部分的海鲜都是从威海的石岛渔港卸货的。
难道烟台市场上就没有本地鱼了吗?记者联系了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的专家。专家告诉记者,烟台市场上有正宗的本地鱼,数量上却不及“威海产”。“烟台这边的渔船多是一家一户式的作业模式,捕捞的海鲜多在当地销售。比如莱州的渔船所捕获的海鲜多在莱州销售,蓬莱、开发区也是如此,能进入烟台市区的数量并不多。像芝罘区东口渔港那边多以小马力流刺网作业的渔船为主,主要在近海作业,加上气候影响,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区市场需求。”专家说,威海地区有许多规模大的捕捞公司,而且渔船马力也相对较大,作业水域也比烟台广。
“以石岛渔港为例,那里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渔港,不仅有威海的渔船靠港,还有辽宁、天津等地的渔船在那儿靠港卸货,部分作业水域较远的烟台渔船也在那里靠港,货源相对更充足。”专家介绍说,进入冬季后,大风天使得我市一些小渔船无法出海作业,烟台产的捕捞海鲜数量减少,这属于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