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23万亩湿地重生 东方白鹳成留鸟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6:37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成东方白鹳最大繁殖地之一
●保护区周边化工厂林立,影响候鸟栖息
●油田开采致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萎缩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1997前,东方白鹳首次成为黄三角保护区的“座上宾”。截至2010年,保护区累计繁殖东方白鹳91对,成功繁育幼鸟213只,使东方白鹳从候鸟变成“留鸟”。2010年11月9日,保护区所在的东营市被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当候鸟迁徙栖息上游的渤海湾,当湿地滩涂被逐步蚕食时,黄三角保护区历尽10年艰辛,使缺水严重、海潮侵袭的23万亩湿地重现生机。
成为东方白鹳最大繁殖地之一以后,黄三角保护区悄然经历着变迁——保护区核心区面积缩减,保护区周边化工厂林立……
先有油田,后有城市,再有保护区,“辈分”最小的保护区,要在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开发的诉求中,保卫候鸟的栖息地。
■ 简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一份2011年的公开资料显示: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属于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下辖大汶流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一千二管理站。保护区内现有林地13649公顷、草地55480公顷、滩涂38534公顷、水域39280公顷……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12/c_113995506.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