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紧抓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一个富有活力、充满魅力的新城正在黄海之畔崛起。
2011年1月,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胶东半岛东端的烟台也迎来了发展蓝色经济的巨大机遇。烟台市适时提出,优先发展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力争在3年至5年内,让一个具有活力和魅力的新城在黄海之畔强势崛起。
自主创新觅新路
发展蓝色经济离不开科技带动,离不开自主创新。
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深水码头,记者看到,该公司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半潜式生活起重平台已经基本建造完成,这一平台将来会在深海区域作业,属于此类平台中的高端产品。烟台来福士副总裁刘燕嘉告诉记者,以前建造海上平台的设计全部由外国公司垄断,现在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探索,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得到了美国船级社的认可。这也意味着在深海平台设计建造上,烟台来福士实现了从购买技术到自主设计的跨越。
在海洋工程领域,每一个海洋采油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其中对海上平台要求最苛刻的是条件恶劣的挪威北海油气田。刘燕嘉说,这一海域风大、浪高、流急、气温低,但最近3年时间,烟台来福士已经向客户交付了在此海域作业的3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海工企业。
如今,烟台来福士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近10年来,烟台来福士已为国内外客户交付了上百艘各种类型的特种船及多品种海洋工程项目。该公司曾建造中国第一艘海上钻井平台、当时亚洲最大的3800吨起重能力海上铺管船、世界第一艘30万桶圆形储油加工船、双体豪华游艇等。
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到2015年,国内海工装备领域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海洋工程是蓝色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在广阔的东海和南海,有着丰富的海底资源等待开发,像烟台来福士这样的海上平台制造企业将大有作为。
最近几年,近海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烟台莱山区海城高科公司海洋环境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联网检测系统,实时掌握15公里以外的海水情况,海水中有没有赤潮或者溢油现象都一目了然。据了解,海城高科公司开发的海洋环境联网检测系统、水质代谢分析仪、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等产品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山东东方海洋科技公司,海藻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捷告诉记者,城市排污、海水经济动物的养殖都会造成海水污染,通过构建以大叶藻为主的藻场和草场,可以吸收水里过剩的氮盐和磷盐,净化海洋环境,恢复近岸的渔业资源,还可以留存有机物,为海参等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饵料,提高经济动物的产量。近年来,该公司已经申请了26项海藻方面的专利。
提升服务不缺位
如何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怎样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对烟台来说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在烟台市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芳德告诉记者,在发展模式上烟台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对在高新区落户的众多科技企业来说,搞研发是长项,搞建设是弱项,可要进驻高新区,建设自己的厂房或者研发中心都绕不过去搞建设这个环节。李芳德说,在高新区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他们与北京联东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高新区负责“七通一平”,由北京联东公司帮助区内企业完成各种建设工程。比如,如果企业要建一个研发中心,他们就按照企业的要求将研发中心建好、装修完毕,交付给企业,让企业带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就可以立即使用。如果企业有资金困难,可以分期付款,也可以租用。该公司甚至还可以利用其市场经验,为一些创新型企业介绍客户。在建造、资金和市场等问题上有了帮手,企业就可以将精力放在擅长的主业研发上。
李芳德表示,北京联东公司要在这里投资100多亿元,高新区不仅看重他们的资金实力更看重他们的经验和模式。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压缩了前期建设过程,很快就能正常运营,在基础建设完成之后就能在短期内正常生产,而在以前这一过程可能要两三年的时间。
对于已经步入正轨的企业,有了帮手可以更加顺利的发展。对于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如何度过艰难的初创期才是他们的紧要问题。
在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记者见到了曾在创业比赛中获奖的王金涛。王金涛在这里开办了一家模板设计制造公司。他为记者展示了一个手工制造的汽车模型,“像这样的模型,每一个零部件都要手工拼接,再进行喷漆打磨,单个模型的市场价就达到8000元。”王金涛告诉记者,根据精细程度现在模型的价格也不同,从5000元到1万元以上的都有。他的公司拥有4名员工,年营业收入约20万元。创业园的工作人员孙光辉说,园区内有食堂和公寓,收费都不高,还为创业者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据了解,创业园为每个入驻企业提供1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10万元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和5万元无息贷款,还设立了165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和5000万元风投基金。创业园成立了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公司,为园内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解决了初创企业资金少、无力雇用专业财务人员的问题。
据了解,为吸引高端人才,高新区为进驻的企业提供了诸多扶持政策:设立了1亿元的“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创新扶持基金,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对于入园创业的高端人才,提供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和最高150万元的贷款贴息,在税收和企业用房方面进行补贴和奖励等。
山海之间赋新篇
在地处烟台牟平区的养马岛,记者站在蜿蜒曲折的栈道上向下看,海底的礁石清晰可见;极目远眺,大海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总面积590多平方公里的烟台东部新区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单是在牟平区就有着65公里的海岸线以及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待开发滨海地带。据介绍,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中,牟平区是11个既有海岛资源又有山岳类国家级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县(市、区)之一,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为了用好山海资源,牟平区聘请了国际和国内顶尖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着力以高端规划引领蓝色崛起。近3年,牟平区用于重点板块开发规划和重点功能项目规划的总投入就达9000多万元。根据规划,牟平区将依托广阔的海岸,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14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为保证建设进度,从2009年开始,牟平区投资20亿元有偿收回了500多个低效益的滩涂养殖池塘和盐池,用于发展滨海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业;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滨海地带水、电、路、气、暖、讯、亮、绿配套建设。在养马岛附近,滩涂上矗立起几十座塔吊,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新建筑正拔地而起。
行驶在养马岛平坦的环岛公路上,一侧碧波滔滔,一侧绿树成荫,行不太远,就有一处观景台或者一处供游客休憩的广场。养马岛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2010年开始,牟平区投资8亿元率先实施了礁石滩海岸开发工程,以此带动养马岛整体开发。当地铺筑道路20公里、防腐木栈道2公里、广场3万平方米,新栽各类树木6万余株,铺植草坪3万平方米。养马岛还将渐次推进三大主题乐园、主题酒店、游艇码头等项目建设,力争把这里建成独具北方海岛风情的旅游岛和生态岛。
今年,投资3亿多元的养马岛滨海礁石滩公园开园,投资25亿元的龙泉温泉大观园项目投入运营。国庆长假期间,牟平区累计接待游客32.3人次,同比增长40.4%;实现旅游收入2750万元,同比增长51.1%。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