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科技支撑“一体两带”蓝色布局
白浪拍打着沙滩,一条蓝色曲线向北延展。规划图上,若干个人工岛拼成一条“锦鲤”图案,头指东北,尾翘东南。
这就是山东烟台市确定的“一体两带”最新发展布局。
“一体两带”
地跨黄、渤两海,在山东省30多个沿海县市区中,烟台占了近1/3;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51个县市区中,烟台占了近1/4。独有的地缘优势让烟台站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位置。
按照《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在“一体两带”发展布局中,“一体”是指1个核心功能区,包括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将高新区和莱山区打造成海洋科技研发应用高地,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山区和栖霞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辐射高地,将芝罘区和保税港区打造成物流商务服务高地,将牟平区打造成生态环保示范高地。
“两带”则是指沿海隆起带和战略支撑带。前者包括中心城市,蓬莱、龙口、招远、莱州四市威乌高速两侧至滨海地带,海阳、莱阳两市青威高速两侧至滨海地带,海岸线长约700公里,打造港口物流、旅游休闲度假、临港重化、生物、葡萄酒五大产业基地;后者根据烟台市沿海太平湾、龙口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和庙岛湾等各海湾不同的区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基础,各有侧重地打造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等各种功能区。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打造“一体两带”发展布局,“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将不断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同时,烟台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使科技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好引领和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烟台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自主创新与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引导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自主创新“六个十”工程的实施和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国家、山东省自主创新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贴息;对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当年分别给予200万元的配套补助,对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当年分别给予20万元的配套补助;对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且产业化潜力巨大的获奖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转化资金支持;优先推荐涉海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后,市和县(区)区两级财政各按50%给予配套支持。
烟台市将重点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到2015年,新增国家、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家以上,其中海洋和涉海领域的占1/3以上。
加强产学研合作 抓好园区基地建设
同时,烟台将强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驻烟高校院所的作用,加强对知名高校院所的引进工作;重点加快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新建科研机构的建设,确保到2015年涉海科研机构和高校达到12家(所);鼓励引导市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确保“十二五”市级科技经费用于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每年不少于500万元。
烟台将重点依托东方海洋、明波水产、天源水产等国家级水产良种产业化基地以及海阳黄海国家级海水养殖种子(北方)基地等龙头企业,联合申报重大海洋科技支撑项目,开展生物学育种技术研究和优质抗病海水鱼类良种选育研究,推进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建设,同时重点突破海水养殖优良种质培育技术、海水养殖病害的监控预警与防治技术等10大技术。
烟台还将以建立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为重点,倾力把科技园区打造成富有特色的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重点抓好国字号的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岛、牟平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黄河三角洲(莱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和经济体系,探索“蓝、黄”结合的海洋及临海产业发展新模式。同时抓好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清华(烟台)科技园、省级烟台海藻特色科技示范园和“863”海水养殖种子(北方)基地等园区、基地建设。(廖洋 赵燕 周传虎)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