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沿海地区赤潮频发,此起彼伏。近一个多月来,广东深圳,福建宁德、霞浦、平潭,浙江舟山、温州南麂列岛以至于香港海域,相继发生赤潮。结果自不必说,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虽说每年夏季都是赤潮多发期,有赤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随着赤潮发生次数的与年剧增,还是让人不禁有些疑虑、担忧。赤潮到底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所致?为什么会愈演愈烈?
要说,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的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对环境的破坏更为触目惊心。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其中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赤潮灾害频发。国家海洋环境监测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近海记录到赤潮75次,90年代234次,而进入20世纪至今已发生赤潮574次,稳居世界前列。
然而,在不少地方,尽管赤潮在逐年增加,却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往往被认为是季节性自然灾害,在所难免,少有真正切实可行的预防、解决措施。其实,当赤潮的发生频率与海洋开发的强度成正比、与海洋污染的程度成正比的时候,把赤潮完全当作自然灾害恐怕并不合适。专家指出,赤潮是海洋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即海洋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剩。而这些氮、磷正是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废水、污水和废物。加之气候变暖导致水温升高,才最终导致赤潮。由此可见,赤潮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自然灾害。
追根寻源,没有日益加重的污染,绝不会有逐年加大的赤潮灾害。凡是频发赤潮的地方大多治污不力,而造成治污不力的根源,则在于有的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不重视,甚至纵容包庇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由此得出,台风、海啸是人类不可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属自然灾害;而赤潮却多是因人而起,当属人祸无疑。
既然是人祸,那就应积极治理。海洋环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更不应以自然灾害为由,模糊了责任,放松了治理。如果现在我们仍不能杜绝人为的污染与破坏,不能唤起从政府到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我们又如何拯救这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呢?
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环境突发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表明,环境资源问题已不再是经济或战略问题,而上升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大问题。赤潮也是如此,不仅给渔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社会安定,甚至导致出口贸易争端。
有专家指出,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宏观调控可以解决;但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难以扭转的。于是,我们有理由担忧,只要现状不改,海洋污染将越来越重,明天会更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