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银行:锻造黄河三角洲腾飞的"助推器"
走在东营市街头,绿树掩映的楼宇中,一些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恒丰、华夏、中信、民生、招商、交通、浦发……这些琳琅满目、字体各异的牌匾是一个个银行,成为东营的一大景观。
相比这些声名显赫的外来银行,一个东营市自己的银行东营银行,虽然星罗棋布于东营的各个角落,却并不显眼。这个由2001年6月成立的东营市城市信用社脱胎而来、今年3月刚刚更为现名的银行,在短短十多年中,全体员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深化改革,锐意进取,踏踏实实地走出了稳步发展之路。截至2012年6月末,全行总资产达到274亿元,存款余额236亿元,贷款余额165亿元,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2.57%和28.85%,成本收入比22.40%,每股净收益0.41元,每股净资产2.96元,资本充足率14.75%,核心资本充足率12.62%。东营银行综合实力、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稳居全省城市商业银行第一方阵。
让我们沿着东营银行坚实的脚步探求她创业的轨迹。
起舞“蓝黄”经济区
面对群雄逐鹿的东营金融市场,作为一家新组建的地方商业银行,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如何才能异军突起,如何才能后来居上?东营银行的回答是:把握行业本质,了解区域市场,赢得客户信任,突出自身特色。
东营银行一班人认识到,一家优秀地方银行的成功之处,往往就在于它对地方的深度了解,在于它贴近地方、贴近地方居民、贴近地方生活。
认识决定实践。东营银行始终坚持扎根地方,深耕地方,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快捷的速度,坚定不移地贯彻东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全市经济工作的重心在哪里,银行营销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全市重点开发的区域在哪里,银行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成为我省蓝黄两大经济区交汇叠加全覆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大力实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使这个年轻的城市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东营市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未来几年东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为东营银行抢抓蓝黄两大战略,壮大发展规模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全力投入蓝黄经济区建设,最大程度共享蓝黄战略实施的发展成果,在服务蓝黄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发展跨越,成为东营银行的不二选择。
东营银行按照建设覆盖蓝黄经济区的区域性精品银行、特色银行、和谐银行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大在蓝黄经济区的谋篇布局,提出了“深耕东营,向下延伸;做大滨州,发展县域;覆盖黄三角,挺进中心城”的工作思路。
深耕东营,力争做强做优。东营区域机构以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能力为主,在保持相对数量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发展内涵,提升竞争能力。重点设置二级支行,培育特色支行、社区支行和便民支行,增强对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能力,健全完善一、二级支行管理体制。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东营银行现有分行1家、小企业专营中心1家、支行28家,员工670余名,成为东营地区一家具备一定实力的地方银行。
2009年12月,东营银行滨州分行成立,标志着这家新型银行正式实现跨区域经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滨州分行已分别在邹平、博兴、无棣等地设立了3家支行,为东营银行在蓝黄经济区实现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参与蓝黄经济区项目建设。项目是蓝黄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也是聚集经济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重大载体。随着蓝黄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入,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蓝黄经济区。东营银行把支持蓝黄经济区重大经济决策,参与蓝黄经济区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壮大的主渠道,发挥地方银行优势,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力支持蓝黄经济区开发建设。2012年上半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69亿元,一大批涉及蓝黄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和骨干龙头企业得到信贷支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东营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他们加强项目跟踪,抓住今年东营市启动实施36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124亿元的重大城建项目、20个总投资270亿元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滨州市实施包括20个投资过10亿元、100个投资过亿元、40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做结合文章。同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集合债券”、“城建债券”、“企业债券”等融资项目。对那些项目质量好、资金沉淀大的项目,发挥机制活、决策快、经费足的优势,盯紧靠上突破。今年以来,东营银行积极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变奏“抓小不放大”
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同步实施,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东营银行的决策者意识到,在银行业发展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银行,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实现持续发展。
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节奏,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东营银行居安思危,结合自身特点,努力调整发展思路,着力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致力于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为此,东营银行于2009年即开始将小微企业业务作为战略发展的突破口,并由银监会批复,在全省城商行范围内首批成立了小企业业务专营机构小企业专营中心。
这个机构的设立,让东营银行实现了理念上从“抓大不放小”转向“抓小不放大”的变奏,找到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市民”这一生存之本。
东营银行小企业专营中心成立两年半以来,共累计发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达4465笔,涉及金额52亿余元,累计实现利息收入1.88亿元。截至2012年6月底,中心存量贷款共计1064笔,较去年同期增长40.7%;贷款余额为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其中,6月底中心不良贷款475.2万元,不良率0.68%,不良率远低于我国小微企业业务的平均水平。
小企业专营中心立足当地实体小微企业特点,结合2009年引进的国外先进微贷技术和理念,制订了全新的小企业业务流程,并依据流程要求独立开发了小企业信贷管理系统。新流程更加注重对客户的量化检验与复核,贷款分析判断标准更加明确。同时,小企业中心根据当地实体小微经济市场,将业务划分为“微小贷款”、“基础贷款”和“快速贷款”三个细分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个品牌、三个系列和二十七种贷款产品的产品设计,自主开发了多项小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在市场营销创新方面,将特色产品和特色营销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产品推介会、银企座谈会、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与行业机构组织展开开放式的合作等方式,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此外,中心还通过创新信贷产品设计,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合作的方式,逐步实现了部分微贷业务的批量化办理。
在业务整体发展过程中,小企业专营中心将服务“三农”作为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工作,积极设计与“三农”相关的信贷产品,真正走向田间地头,向涉农个人、小企业输送资金血液。
为适应“三农”经济特点,扩大东营银行“三农”业务的宣传力度,加强小微业务和“三农”业务品牌在田间地头的知名度,中心采取了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合作和展开以乡镇一级市场为目标的“创想之旅”产品推介会。截至日前,中心已与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东营市妇联、滨州市姜楼镇政府等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开展多种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产品推介会方面,中心主动与乡镇级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合作,深挖乡镇一级“三农”市场,利用召开产品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将散落在各乡镇的小企业、个体户等聚集起来,对中心设计“三农”业务的信贷产品、“三农”业务的业务特点进行统一阐述,并建立潜在客户档案,真正实现与“三农”经济体的良好互动。
小企业专营中心持续进行信贷产品创新,信贷产品体系中,诸如“棉花贷”、“肉牛贷”等小企业贷款;“巾帼贷”、“沙蚕贷”、“渔家乐”等微小贷款产品已占到中心产品总量的近1/3。
自2009年以来,中心与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东营市财政局、东营市妇联、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滨州市姜楼镇政府分别合作开展了“渔家乐”渔民小额贷款、巾帼创业贷款、网绳制造小企业贷款、沙蚕养殖贷款等多个面向“三农”的批量业务。2010年以来,中心累计发放巾帼贷635笔,累计发放金额9387万元,截至2012年6月底,中心巾帼贷现有316笔,贷款余额4332万元;沙蚕养殖贷款现有33笔,贷款余额1650万元;渔家乐贷款累计发放1260万元,受益渔民达148户。
东营银行的“抓小不放大”将“小”放大,成为独辟蹊径快速发展的“秘器”。
乘风破浪潮头立
蓝黄交响激荡着河海涛声,经济腾飞的期望招徕众多的金融机构蜂拥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的土地,犹如黄河入海泱泱急湍中的百舸争流。奋发有为的东营银行则以更大的抱负,更远的眼光,借势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为东营带来的千载难逢重大发展机遇,乘风破浪,更向潮头立。
他们绘制了锻造黄河三角洲腾飞助推器的蓝图:按照“发展、特色、审慎、提升”的工作基调,通过推进实施差异化、特色化战略,逐步发展成为经营特色突出、内部管理精细、风险管控有效、规模膨胀迅速、经营效益优良、内外部环境和谐、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小微企业服务方面特色突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符合上市银行标准的精品银行、特色银行、和谐银行。
这是他们确定的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中的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他们更详细地制定了任务目标:
发展速度稳中求快,为“五年实现规模翻番,再造一个新东营银行”打下坚实基础。
这仅是规划的众多任务目标之一,管窥此就足以发现,东营银行对未来的发展有着何等的抱负,其气魄和信心也足以令人瞩目。
细细研读他们的规划,令人激动的不止是他们信心百倍欲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更有革故鼎新、突破常规的非常之举,具体地说,他们要走出循规蹈矩的窠臼,实现五大战略转型。
其一是营销重心和客户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与社区居民金融服务,加快小企业专营中心建设,壮大小企业专营中心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基本形成小微企业贷款营销的“东营模式”,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东营品牌”。以蓝黄经济区项目建设作为公司业务营销重点,把参与蓝黄经济区项目建设作为公司业务营销的主渠道,加强项目跟踪和产品创新,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公司业务产品体系。
其二是区域定位和发展空间战略转型。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主体,以东营、滨州、淄博、潍坊为机构发展的主要区域,力争突破济南市和青岛市两大行政经济中心城市,努力在中心城市立足站稳的基础上实现大发展,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窗口以及产品创新、人才培育和政策研究的基地。
此外,他们还要实现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战略转型、发展理念和企业价值战略转型、发展资源和支撑动力战略转型。为了实现健康稳步发展,东营银行在制定了风险管控战略,以确保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良贷款绝对额与不良贷款率相对稳定,不发生重大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发展。而按照上市银行标准加强公司治理建设,逐步形成特色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增强信息技术和科技系统支撑能力,提升资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战略高度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实现保障体系,无疑为这个“助推器”铸造了天衣无缝的保险。
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发展蓝图,这是一曲激越嘹亮的奋进高歌。黄河落天走东海,千帆竞进我为先,按照这一规划目标,东营银行将会以其固有的稳健和执着,助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业奔腾得更高更远。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