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文登南海新区:蓝色经济的“引擎”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2:53 

五年前,这里是沉睡千年的盐碱地,一群植根南海沃土、泼洒生命激情的建设者鏖战荒滩,在这里填坑铺路,垒土筑城。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的总体规划,开发五年后的南海新区迎来了转型提升的重要节点。

借力提升

创造区域竞争优势

如果说,五年前的南海建设者们盐碱滩上创业是在“浅蓝区”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今日的南海新区则步入转型跨越的“深蓝区”。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九个集中集约用海重点片区之一,南海新区蓄势而发,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抢抓蓝色经济机遇,提升发展规划,做强产业龙头,培植产业集群,增创区域发展优势,打造生态、生产、生活共融的生态科技新城,成为威海延伸发展的核心隆起带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登市委常委、南海新区管委主任崔卫兵表示。

为全面融入海洋经济新区建设,积聚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南海新区以规划提升为突破口,积极借力专家智库,进行高点定位、高端谋划。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专家组的统筹策划,围绕“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副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和“大协调、小聚集、找错位”的发展格局。

“首先要高点定位,突出引进对文登乃至威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项目,树起发展龙头;围绕现有产业延伸链条,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时,要有方向性地引导培育高精尖项目研发落地,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有主导产业、有创新能力、有竞争优势的海洋经济新区。”为南海新区做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戴桂林教授表示。

南海新区作为唯一一个全省在县级市设立的海洋经济新区,要想与青岛西海岸和潍坊滨海新区并驾齐驱,必须加大力度,提升层次,实现错位发展。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生态优势等,南海新区在发展规划中初步确立了建设中日韩经济合作试验区、我国新三十年东部沿海开发的战略拓展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区等战略定位,将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南海新区的发展内涵。

互促互进

“三生共融”和谐发展

在南海临港产业区,蓝岛科技、华腾新型建材、现代重工等一系列低碳“涉蓝”项目加速推进,构建起区域经济发展的“蓝色框架”;在旅游度假区,滨河景观主轴、蓝湖休闲区景观正在全面打造中,让人初步领略到“水乡”魅力……如今,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和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整体定位,南海新区区域统筹发展思路更加明晰。

早在发展之初,南海新区建设者就意识到,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两区互动、统筹发展。他们在开发建设的五年时间里,保留下了郁郁葱葱的沿海防护林,筹建起可接纳两区全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贯通了金海路、龙海路、圣海路、昌阳河大桥、现代路、香水河大桥等区域发展的“大动脉”……

从“生态优先”到“三生共融”,南海新区再次面对新的发展命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为不辜负天赋的资源优势,今年以来,南海新区聘请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公司对香水河、蓝湖等景观进行优化调整和概念设计。依托得天独厚的林、河、海等生态资源,江南城、孔雀城、北欧小镇、全球候鸟度假地等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度假养生小区纷纷崛起,“以绿养城、水系环绕”的生态之城雏形初现,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活环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南海新区坚持“择商引资”。截至目前,南海新区已拒绝了30多个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落户南海的所有项目都是低碳项目,其中,高新技术、新能源等“涉蓝”项目占70%以上。同时,作为一体化大威海格局“两轴支撑”中的向南延伸一轴,南海新区通过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现代风电、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一条条“蓝色”产业链迅速膨胀,涌现出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形成项目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实现生活区与生产区的有机结合,南海新区计划在毗邻旅游区、商务区、临港产业区等地带,结合未来发展及用工需求,适度布局生活区。临港产业区两处40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区建设已启动,配套廉租房、超市、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将为单身工人、蓝领阶层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南海新区已投入6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路、水、电、暖等“十通一平”基本到位,南海实验学校和南海医院投入使用,贯通了全长33公里、从城区直达港口的圣海路,规划了全长37公里的疏港铁路,着力打通出海通道,产业承载能力迅速提升。

创新思路

打造新区“软实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保障,在加强硬环境投入的同时,南海新区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起良好的软环境。

以“保姆式”全程帮办服务为特色的政府服务方式,已成为南海新区的强势品牌。为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2012年新春伊始,南海新区管委主要领导就搬到临港产业区办公,部分局办人员向临港产业区倾斜力量;今年5月,文登市委、市政府又专门成立南海发展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亲自挂帅,规定南海发展指挥部印发的会议纪要、制定的文件等同于市政府的决定,赋予了南海发展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与此同时,环保、土地、工商等20多个部门到南海新区联合办公,很多问题在一线现场拍板解决,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南海新区着力积蓄科技创新力量,重点建设蓝创大厦、北交大南海科教城、云计算科技园等科技孵化项目,蓝创大厦年内主体封顶,科教城项目即将完成环评手续并开工建设,云计算科技园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将大大提升园区科技孵化能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在人才建设方面,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纽带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高端人才积聚,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依托各种软资源、软环境,南海新区的区域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新的形势下,要想保持先发优势,资金是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创新融资方式,就必须创新投资机制,拓宽发展渠道。6月11日,南海新区发展指挥部决定,成立蓝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蓝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解决南海新区投融资及开发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积极与蓝色产业投资基金、风投公司等对接,最大限度地运用社会资本,保持南海开发的持久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南海人劈波斩浪,驶向更新更远的征程。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